短李亭
又名四望亭。唐建。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北宋苏轼有诗: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又称四望亭。唐太和中建,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南。北宋苏轼诗:“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又名四望亭。唐建。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北宋苏轼有诗: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又称四望亭。唐太和中建,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南。北宋苏轼诗:“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一名藤山。即今福建福州市仓山区藤峰。《藤山志》: “藤山,一名烟台山。” 元时曾在藤峰顶设立烽烟台,作为报警之用,烟台山以此得名。明王应山 《闽都记》 卷14: “藤山其脉一起一伏,如瓜引藤,亘五、六
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附近。南宋以后废。
北宋置,属犍为县。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东北九十里荣丁乡。《宋史·蛮夷传四》: “董蛮在马湖江右……蛮数寇抄。熙宁、绍圣中,朝廷皆为徙赖因监押驻荣丁砦。” 即此。
即生窦。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杀子纠于笙渎。” 《集解》: “贾逵曰: 鲁地句渎也。”
又名双林。别称凤林、凤溪。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双凤镇。《清一统志·太仓州一》:双凤镇,“相传晋成帝时,耕者斫土皆五色,得一石函,中有石龟二,化为双凤,故以名乡,镇亦因之”。(1)在江苏省太仓市西部
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新唐书·西域传》: “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 即此。
亦称把边寨关。在今云南凤庆县南四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把边关“在把边山上, 为府之险阨”。
蒙古中统五年 (1264) 改淄州置,治所在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博兴县西南部、高青、邹平两县东部地。至元二年 (1265) 改为淄莱路。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升
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忠路镇南。《方舆纪要》卷82忠路安抚司:石旗山在“司南一里。《志》云,司旁有凤凰、狮子、龙洞、金紫诸山,皆高峻”。
在今甘肃张掖市区西南大佛寺巷。清乾隆《甘州府志》卷5:“宏仁寺,城西南隅。俗名大佛。一名睡佛寺。西夏永安元年建。明永乐九年修,敕赐寺额曰‘宝觉寺’。有金字藏经、宣德御制碑铭。万历二十二年都督张臣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