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矣邦池

矣邦池

又称龙甸海、干海。在今云南泸西县境。《明一统志》卷87广西府:矣邦池“在府治南。周三十余里,半跨弥勒州界。水源有二,一出阿卢山麓窍,一出弥勒州吉双乡,南流入盘江。中有小山,建广福寺”。《清一统志·广西州》:矣邦池“在州城东南五十三里。一名龙甸海, 亦谓之干海。周三十余里。水原有二:一出泸源洞,一出江头村龙潭,或云出弥勒县吉双乡者误。南流入盘江。中有小山。明李韶言府南有干海,后有平壤,可开屯田, 即此”。《清史稿·地理志》 广西直隶州:矣邦池“一名龙甸海,中有岛,周三十余里,又东南汇为支酺,又南,伏流入盘江”。近代已垦为农田。


猜你喜欢

  •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所在中庆路(今云南昆明市)。辖境约当今云南全境、贵州西部、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云南布政使司。即“云南行省”。

  • 佶 (狤) 伶 (狑) 仡 (犵) 僚 (獠) 不狼寨

    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1辰州府沅陵县:佶伶仡僚不狼寨 “在府西北大酉山口。其名皆犬属,盖盘瓠子孙。《志》 云,府有废淘金场、废水银场七,废铁冶四,盖皆山溪所产。今否”。

  • 兴势山

    在今陕西洋县东北二十里。亦曰兴势阪。山形如盆,外甚险,中有大谷。《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即此。古山名。又称兴势阪。在今陕

  • 石室山

    ①在今山西汾阳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石室山“山多岩窟,可居”。②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寰宇记》卷97西安县:石室山“一名石桥山”。《方舆纪要》卷93衢州府:烂柯山“府南二

  • 中乡县

    ①西魏废帝时改西淅阳县置, 为析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内乡县。②北周保定二年(562)置,为中乡郡治。治所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隋开皇元年(581)改为真乡县。古县名。

  • 白洑巡院

    唐大中十一年(857)置,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四十里下蚌湖附近。北宋乾德三年(965)改置潜江县。

  • 连谷戍

    隋炀帝置,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大业十三年(617)废。隋置,在今陕西省神木县西北。大业十三年(617年)废。

  • 塔尔湖

    本五原县地,即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1942年于此置晏江设治局,1946年改设晏江县。1953年改设达拉特后旗。1958年撤销达拉特后旗,并入五原县。

  • 荣德山

    一名老君山。在今四川荣县东北三十五里。《元和志》 卷33旭川县: 荣德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寰宇记》 卷85旭川县: 荣德山 “在 (荣)州东北四十二里。其山在川谷之中,独拔五百余尺,中有老君祠

  • 山茌县

    东汉末改茌县置,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魏、晋属太山郡。《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237),“山茌县言黄龙见”。《晋书·慕容儁载记》:“晋将荀羡攻山茌,拔之,斩儁太山太守贾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