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睢水

睢水

①汴水支流。战国鸿沟 (汉代称狼汤渠) 支流之一。《汉书·地理志》 浚仪县: “睢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取虑入泗,过郡三,行千三百六十里。” 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分古鸿沟东流,经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安徽濉溪、宿县、灵璧及江苏睢宁,至宿迁县南注入古泗水。此水仅存安徽濉溪、宿县一段。《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彭城大战,“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即此。自隋开通济渠后,开封县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宋时开封城东南一段又称白沟,逢雨潦时才可通百斛船,逾月不雨即涸。金、元以后,黄河南泛,故道上游日湮。明时仅残存夏邑、永城以下河道。至清代河南境内悉成平陆。乾隆中开浚睢河,自濉溪县以下疏为三股,由灵璧县浍塘沟以下导向东南至今江苏泗洪县由老汴河入洪泽湖,遂成今日濉河河道。

②即沮水。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源出今湖北保康县西南。东南流,至枝江县东入江。《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哀公六年 (前489),“江、汉、睢、漳,楚之望也”。即此。


古水名。(1)战国魏所开鸿沟支派之一,故道自今河南省开封县东鸿沟分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北,宁陵、商丘南,夏邑、永城北,安徽省濉溪市南,宿州、灵璧、江苏省睢宁北,至宿迁西注入古泗水。隋开通济渠,开封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金元后黄河南灌,古道上游日湮。清代河南境内已成陆地,下游自灵璧以下渐次南移。乾隆中遂成今濉河。(2)即今湖北省西部沮水。《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年):“楚子涉睢即江。”哀公六年(前489年):“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皆即此。


猜你喜欢

  • 延喜县

    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改延唐县置,属道州。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北宋乾德三年(965)改名宁远县。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年)改延唐县置,治今湖南省宁远县。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名宁远县。

  • 冥山

    一名石城山。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庄子·天运》: “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战国策·韩策一》: 苏秦说韩王曰,“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古山名。又称石城山。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南。战国时为韩

  • 阿吉阑干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阿合阑干。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阿吉阑干“柴草无多,有三大石,倚石砌有围墙数个”。

  • 鲁镇城

    在今安徽桐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山焦城” 条下: “鲁镇城在县南七十里。相传吴鲁肃尝屯此。”

  • 五层山

    在今四川三台县北。《寰宇记》卷82涪城县:五层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天柱山高二里,四面平正,有重山,高一百余步,孤秀如柱,故名天柱山”。《方舆纪要》卷71潼川州:五层山在“州北五十里。一名天柱山。有重冈

  • 隐蒙镇

    明置,属洪雅县。在今四川洪雅县南里许,青衣江南岸隐蒙山麓。

  • 乌浒水

    即妫水。今中亚阿姆河。

  • 苑川西城

    在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东北。为十六国西秦都城。据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六月,西秦王乞伏乾归由金城 (今甘肃兰州市) 迁都苑川西城。后金城先后被后凉、南凉占领。隆安二年(398) 西

  • 得趣书室

    在今广东海丰县城内。原是彭湃读书处。1922年夏彭湃开展农民运动,在此与赤山、龙山的张妈安、李思贤等青年农民首先成立海丰 “六人农会”,常在书室接待来访的农民群众,研究农会工作。1925年3月,第一次

  • 东两河口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河口镇。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两河口在“州南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