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寺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存石塔。
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二十里天台山中。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圆寂于此。寺中有智者大师肉身塔。
③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沃洲山上。《清一统志·绍兴府》: 真觉寺 “在新昌县东沃洲山。晋时僧竺潜支遁道场”。唐白居易有 《真觉寺记》。
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沃洲山上。唐白居易有《真觉寺记》。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存石塔。
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二十里天台山中。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圆寂于此。寺中有智者大师肉身塔。
③在今浙江新昌县东沃洲山上。《清一统志·绍兴府》: 真觉寺 “在新昌县东沃洲山。晋时僧竺潜支遁道场”。唐白居易有 《真觉寺记》。
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沃洲山上。唐白居易有《真觉寺记》。
①又名破山寺。在今江苏常熟市北,虞山东北麓破龙涧。《舆地纪胜》卷5平江府:兴福寺“在常熟之破山。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作《破山寺后禅院》诗,宋米芾手书,清言如泗勒石。称三绝碑。②在唐长安城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筑城,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区南。二十五年(1760)置乌鲁木齐直隶厅,属甘肃省。二十八年(1763)于旧城北筑新城,在今乌鲁木齐市,改名迪化。三十六年(1771)设参赞大臣。三十
在今陕西周至县南。宋敏求《长安志》卷18盩厔县:仙游潭“在县南三十里。阔二丈。其水黑色。相传号五龙潭,每岁降中使投金龙”。民国《盩厔县志》卷1:“潭上有石壁峭绝,相传宋苏轼、章惇同游,惇履险以漆墨书名
南宋宝庆三年(1227)升成州置,治所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成县地。元复为成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成州置,治同谷县(今甘肃成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成县。蒙古复降为成州,属巩昌
①北宋政和四年(1114)置,为隆州治。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南。宣和三年(1121)废。②1930年由遵化、密云、蓟县析置,属河北省。治所即今河北兴隆县。1949年划归热河省。1956年属河北省。③19
即索克楚。今西藏索县境内之索曲。《清一统志·西藏》: 索克占旦滚河 “源出伊克诺莫浑乌巴什岭,数水合流,绕诺莫浑乌巴什山东南,流二百余里,西南有巴汉诺莫浑乌巴什岭布喀山插汉峰,流出之四水,与此相会,历
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五十五里夏关城村。三国魏废。古县名。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以楼顺乡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南。属雁门郡。东汉为雁门郡治。建安中省。
即今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峰上之潭柘寺。《清一统志·顺天府二》: 岫云寺 “在宛平县西潭柘山。……晋为嘉福寺,唐为龙泉寺,后更潭柘。本朝康熙二十七年修,赐今额”。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置,治所在瀛州(治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市)。统嬴、莫、雄、恩、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一十州、军。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与河北霸州、容城等县以南,安新、任丘、肃宁、献县、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北。东汉废。西汉始元五年(前82年)置,治今江苏省邳州市北。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