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河镇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镇。当百尺河滨。为通高密要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百尺河桥“在诸城县东北四十里”。
在山东省诸城市东北部。面积125.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百尺河,人口 4700。该村始建于明初,村北有河,水清且深达百尺,称百尺水,后称百尺河,村由河得名。1951年属诸城县十五区。1958年建百尺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大豆、黄烟、棉花、花生等。有阀门、管件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平日公路斜贯境内。白龙山古时曾为中草药集散地。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镇。当百尺河滨。为通高密要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百尺河桥“在诸城县东北四十里”。
在山东省诸城市东北部。面积125.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百尺河,人口 4700。该村始建于明初,村北有河,水清且深达百尺,称百尺水,后称百尺河,村由河得名。1951年属诸城县十五区。1958年建百尺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大豆、黄烟、棉花、花生等。有阀门、管件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平日公路斜贯境内。白龙山古时曾为中草药集散地。
即艳阳洞。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唐杜光庭 《录异记》: “焰阳洞,古老相传在陵州阳山之下,从来隐蔽,人莫知处。乾德三年辛巳正月十六日癸卯,井监史保义,军使太保马全章梦一紫衣束带巍冠者,状若道流,揖之俱行,
元至正十五年 (1355) 改忠孝军民府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南。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废。永乐五年(1407) 复置,属施南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 (1735)废。元置,治
即今辽宁西部小凌河。《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小灵河。元改小灵河为小凌河。
又称羊井、杨八景、阳八井、羊经宗。治所在羊八井(今西藏当雄县西南羊八井镇)。清《西藏图考》卷4:“羊八井,一作阳巴井。”藏语意为宽阔、广严城。1960年并入当雄县。旁有羊八井曲,东南流入拉萨河。原西藏
①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即今江苏沛县。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南朝宋属沛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徐州。大业初属彭城郡。唐属徐州。金属滕州。蒙古太宗七年(1235)为滕州治,宪宗二年(1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即永贞县。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宋史·地理志》 扬子县:“本扬州永正县之白沙镇。”
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十五里富林乡赵仟庄南二里。《吕氏春秋·安死》:“尧葬于谷林。”《汉书·地理志》济阴郡成阳:“有尧冢、灵台。”《水经·瓠子河注》 引《帝王世纪》:“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清一统志·澧州二》:汇口镇“在州东五十里,接安乡县界”。为九澧汇入洞庭湖之口,故名。1960年由澧县划归安乡县。在安徽省宿松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
在今江苏太仓市隆福寺西。《清一统志·太仓州一》: 弇山园 “明王世贞筑。中叠三峰。曰上弇、中弇、下弇,极园亭林木之胜”。王世贞所著书有《弇山堂别集》。后人又以 “弇山” 为太仓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