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市
即今广东三水市南白坭镇。雍正《广东通志》卷18:三水县有白泥墟。清有外委把总驻守。
即今广东三水市南白坭镇。雍正《广东通志》卷18:三水县有白泥墟。清有外委把总驻守。
又作浪社、 琅峤社。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原为高山族郎娇社。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2: 郎娇社 “离府治四百九十五里”。
明宣德五年(1430)置,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广邑寨(今云南昌宁县西五十八里广益)。八年(1433)直属云南布政司。正统元年(1436)迁治于原顺宁府的右甸(即今云南昌宁县)。清废。明宣德五年(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六十四里。《方舆纪要》卷91嘉兴府: 涵山 “为嘉 (兴)、湖 (州) 两府分界处”。
即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寰宇记》卷120彭水县:“更始水又名涪陵,今名内江水。《水经注》云:更始水即延江文津也,言水下入涪陵,别名涪陵水。”《舆地纪胜》卷176黔州:涪陵江,“《图经》云:自本州
即今河北承德县西四十五里新杖子乡。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北宋置羁縻州,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后废。
新安江支流,在今安徽歙县北,南流注入扬之水(练河)。《寰宇记》卷104歙县:“飞布山在县北,布射水源出焉。”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分长沙、湘潭两县置,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治所在潭州城 (今湖南长沙市)。元为天临路治。明、清为长沙府治,清又为湖南省会。1912年并入长沙县。古旧县名。北宋元符元年(109
在今湖南祁东县东二十里。《明史·地理志》 永州府祁阳县: “东北有湘江市巡检司,后移于县东北之排山。” 即此。《方舆纪要》 卷81祁阳县“白水市” 条下: “ 《会典》: 县有排山驿。嘉靖十七年,以道
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改石岛特区置,治石岛镇(今山东荣成市南石岛)。1950年5月撤销,并入荣成县。旧市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石岛特区改置。治今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镇。1950年撤销,并入荣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