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文镇

白文镇

即今山西临县东北白文镇。《清一统志·汾州府》“三交镇”条下:白文镇“在县北”。


在山西省临县东北端。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文,人口 6500。古名白燕村,元至正十年(1350年)建白云寺得名白云村,因“”、“文”音近,流传为白文。1949年为临县五区,1955年设白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曜头乡并入。产谷子、高粱、玉米、马铃薯、葵花子、麻皮等。有地毯、油房和花炮等厂。临兴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败虎堡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七十五里败虎堡村。《清一统志·朔平府》: 败虎堡 “在平鲁县西北三十里,西至边墙六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有奇”。

  • 榆树林子

    即今吉林省集安市西南榆树镇。民国《辑安县乡土志》 地图: 西南有榆树林街。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辽宁省辑安县: 西北有榆树林子。

  • 竹箐山

    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2洪雅县:竹箐山“上多竹,蒙茸茂密。昔人以甃梯磴,盘折而上。宋尝置关于其巅,设巡检司,后废。嘉靖中复设竹箐山巡司”。

  • 滇滩隘

    亦称滇滩关。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一百一十里,现滇滩铁厂处。明、清为腾越九隘之一。《清一统志·腾越直隶厅》: 滇滩关,“明宣德五年,茶山长官司奏置巡司于滇滩,今裁”。

  • 朗沁喀巴布冈里

    即朗卜切喀巴普山。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0载:“西番 (藏)语: 朗沁谓象,喀巴布,水口也。雪山涧水下流,如出象口,故名。”

  • 杜曲

    又名杜固。即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南二十里杜曲镇。《新唐书·杜正伦传》:“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杜甫《曲江》诗:“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少

  • 石渠

    即新门。在今河南陕县东北三门峡人门岛东。唐杜佑《通典》卷10 《食货》:开元二十九年(741),“陕州刺史李齐物避三门河路急峻,于其北凿石渠通运船为漫流,河泥旋填淤塞,不可漕”。(1)古水名。在今河南

  • 汗山

    又作汗阿林(阿林,满语,意为山)。其山有二:(1)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土拉河南岸。《清一统志·库伦》:汗山“在库伦城南百余里”。为土谢图汗部会盟地。(2)即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提吉烈次山。清何秋涛《

  • 秣陵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秦、汉为秣陵县治。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 《清一统志 · 江宁府二》: 秣陵镇“元置巡司及税务。明置秣陵关,今仍为镇,有巡司”。(1)在江苏

  • 大伍山

    一名大悟山。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与孝昌县交界处。《寰宇记》卷132孝感县:“大伍山、小伍山并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两山叠嶂,远望如行伍,俗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