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城
在今山东聊城市西。《魏书· 地形志》:平原郡聊城县有畔城。《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十三年 (417),刘裕伐后秦,“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阵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即此。
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伐姚秦,引舟师溯河西上,“魏人退还畔城”,即此。
在今山东聊城市西。《魏书· 地形志》:平原郡聊城县有畔城。《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十三年 (417),刘裕伐后秦,“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阵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即此。
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伐姚秦,引舟师溯河西上,“魏人退还畔城”,即此。
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南一百五里水西沟。清宣统《新疆图志》卷1孚远县:“水西沟产铁,有故冶场。”
亦作塘隆。在今广西南丹县南。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 河池州图: 西北有塘龙墟。民国陈正祥 《广西地理》: 砂锡矿分布于 “车河乡的元马河,以及平冲和塘隆间的河谷地带”。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念青岭在 “县东北二十三里。耸拔三百余仞,当江、浙通衢,望江山县如指掌。又从岭左折而上约五里许,一峰干霄曰大岩尖,其巅东望三衢,西顾信州,山川形胜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廌山 “蜿蜒逶迤,如琢如削。宋游酢读书于此”。学者称酢为 “廌山先生”。
明初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贺兰县西丰登乡。万历时改名丰登堡。
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清一统志·开封府二》:讲武台,“后唐庄宗时筑,宋时都人九日于此登高”。
北宋置,属羁縻环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后废。
清乾隆七年 (1472) 置,属承德府。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四十三年 (1778)改为滦平县。
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旧属永宁州。明置巡司于此。清置长安汛。(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1)在河北省藁城市东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4.9万
明置,属长宁县。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梅硐镇。《方舆纪要》 卷70长宁县: 梅洞堡 “在县东五十里。宋政和五年置梅洞砦。……明因旧址设堡于此,并置梅洞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