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独山

独山

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北一百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37金州卫 “大黑山” 条下: “卫东北百五十里,有独山,以挺然独秀而名。” 《新唐书·程务挺传》: 太宗征高丽,程名振“攻沙卑城,破独山阵,皆以少击众,号为名将”。即此。

②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独峙五里湖、太湖相通之口。《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无锡县: 独山,“锡山之脉南来,是中断,梁溪经其间入太湖,曰独山门,一名晋陵门。《志》 云,独山之北,与管社山相望,谓之浦岭门; 南与充山对峙,谓之独山门,梁溪经五里湖而西,由二门入太湖,为扼束之地,旧有官军戍守”。

③在今安徽凤阳县东数里。《方舆纪要》 卷21凤阳县 “万岁山” 条下: “又有独山,观星台在其上。”

④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独山镇东。《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 “武陟山” 条下: “又州西七十里有独山,其地平旷,一峰独峙。相传唐末淮南将唐景仁攻庐、寿,曾战于此。”

⑤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遂昌县: 独山 “在县西 (北) 八十里。溪流环绕其下。一名天马山,又名赤壁山”。

⑥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北。《清一统志·嘉兴府》:独山 “在平湖县东北三十里。上有烽堠。旧置盐场于此。下有独山塘”。

⑦一名独角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寰宇记》卷107饶州鄱阳县: 独角山 “一名独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高二十丈。昔有独角兽居此,故名”。《方舆纪要》 卷85作 “独山”。

⑧即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三十里独山。《方舆纪要》 卷33巨野县: 独山 “在县北 (据 《清一统志》 应为东南) 三十里。四野平旷,屹然中起,因名”。

⑨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罗山县: 独山 “以突兀挺峙而名”。

⑩在今河南固始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50固始县: 独山 “山高五里。岸然独立”。

(11)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 独山 “亦曰独山岩。巍然特立,周围峭壁不可跻。其南一穴,深三十步,广二十六步,高千寻,可通山巅。寇起,居民缘梯而上,寇不敢犯”。

(12)在今贵州独山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21独山州: 独山 “山尖圆高峻,无他山联属,因名”。州以此名。


村名。在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乌溪江东岸。属蕉滩乡。人口280。以村有独山得名。产稻、甘薯。公路通县城。独山中有小赤壁、栖灵岩、青霞岗、钓鱼台诸景及明建古井、石牌坊和清建南北寨门、寨墙。


猜你喜欢

  • 河西四郡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 (前121),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以其故地置酒泉、武威二郡。元鼎六年 (前111) 又分置张掖、敦煌二郡。因地在甘肃黄河以西,故称河西四郡。《后汉书·西羌传》:阳嘉年间,巩唐种三

  • 里亭县

    即默亭县。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南大湾乡瓦亭村。《魏书·地理志》 作里亭县。王仲荦《北周地理志》指出“里”为“默”之残字。

  • 安集延

    清藩属浩罕之地。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安集延。乾隆《西域图志》卷45:安集延“在霍罕东三百八十里。……北滨那林河,南接葱岭。乾隆二十四年奉将军檄,令协擒霍集占,即内附”。光绪二年(1876)被沙

  • 竹塘县

    亦作竹唐县。南朝梁置,属广业郡。治所在今江苏高邮市境。后属神农郡。隋开皇初废。古县名。南朝梁置,在今江苏省高邮市境。隋开皇初废入高邮县。

  • 峨和山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境。《元和志》卷32峨和县: “以县有峨和山”,故名。

  • 石马铺

    在今湖南长沙市南。清咸丰二年(1852)七月二十七日,太平军萧朝贵部进至石马铺,清总兵福诚、副将尹培立率军千余,仓猝拒战,败死。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南。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太平军萧朝贵部进至石马

  • 大洪寨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北大洪山下。《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五年(1278)十一月,“枣阳万户府言:李均收抚大洪山寨, 为宋朱统制所害”。即此。

  • 江州县

    ①战国周慎王五年(前316)秦灭巴国后置,为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一年(35)伐公孙述,“威虏将军冯骏围田戎于江州”。次年“拔江州,获田戎”。即此。南齐永明五年(48

  • 思濛铺

    即今四川眉山县西南思蒙镇。明正德 《四川志》 卷20有思濛铺。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89眉州: 思濛铺 “在州南四十里”。

  • 娑勒城

    即娑勒色诃城。今阿富汗东北萨尔哈德。《新唐书·西域传》 小勃律: “北五百里当护密之娑勒城。”即“娑勒色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