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桥镇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六十里。明于此置巡司。清康熙中裁。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六十里。明于此置巡司。清康熙中裁。
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宣平县: 瓯溪山 “在城 (治今柳城镇) 东五里。下有瓯溪水”。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洧川镇西北三里。《水经·渠水注》:白雁陂“在长社县东北。东西七里,南北十里,在林乡之西南”。
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萨彦岭。唐黠戛斯部南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4:“坚昆部落,在曲漫山北。”突厥碑作Kogman。又称贪漫山。
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里。《元和志》卷2凤翔府(岐州):“后魏太武帝于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文帝改镇为岐州。隋开皇元年,于州城内置岐阳宫,岐州移于今理。”
宋太宗末年分境内为十五路。至真宗时又分西川、峡路(即峡西)为益州(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江南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共为十八路。经仁宗、英宗至神宗初年不变,为北宋一代维持最久的路制。北宋至道三
即今新疆皮山县南喀喇昆仑山口。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皮山县“南一千七十五里至卡拉胡鲁达坂,逾大山接坎巨堤”。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华宁县南境。王莽时改名有棳。三国蜀改西丰,西晋泰始五年(269)复为毋棳,属兴古郡。永嘉五年(311)属梁水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三国蜀建兴三年 (225) 为兴古郡治。西晋郡治他移,仍属兴古郡。东晋复为郡治。永和三年 (347) 后改宛暖县。古县名。
北宋置,属定边军。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宋史·地理志》:观化堡“东至逋祖岭界堠约一十五里,西至鸡觜堡约三十里”。
三国蜀汉置,属南郡。治所在油口(今湖北公安县)。《寰宇记》卷146公安县:“《荆州记》云:先主败于襄阳,奔荆州。吴大帝推先主为左将军荆州牧,镇油口,即居此城。时号先主为公,故名其城为公安。”西晋太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