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炭山

炭山

①又名陉头、凉陉。在今河北独石口外滦河上游。为辽帝、皇后避暑、狩猎之地。《辽史·地理志》 归化州下: “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唯松棚数陉而已。”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谓契丹主阿保机 “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并称 “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炭山在 “司西南二十里”。又引宋白曰: “汉城在檀城西北五百五十里,城北有龙门山,山北有炭山。炭山西,即契丹、室韦二界相连之地,其地在滦河上源。” 或谓即今河北独石口外之黑龙山。

②在今甘肃永昌县东南。《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炭山 “在永昌县东南二十里。产石炭”。

③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南三十里。清乾隆 《宁夏府志》 卷3: 炭山 “夜有火光”。宣统 《甘肃新通志》卷7: “山产石炭,近西一带有火,历年不息,俗呼为火焰山。”


古山名。又称陉头或凉陉。在今河北省沽源县东南、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滦河上源闪电河源流地带。为辽、金皇帝避暑及游猎之地。


猜你喜欢

  • 高宁陵

    南朝宋明帝刘彧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东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明帝刘彧高宁陵 “在县北十九里幕府山东南”。

  • 关川

    即今甘肃定西、会宁二县之关川河,有东西二源,合流后入祖厉河。《清史稿·地理志》 巩昌府安定县:“关川水东源出县南禅牧山麓,一曰东河,西北流;西源出县西南胡麻岭, 一曰西河,东北流,径县城北,汇入一川,

  • 晚香亭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旧府城)。《清一统志· 大名府二》: 晚香亭 “在旧府治。宋韩琦为留守,重九日,宴请盐司于后圃,有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澹,且看黄花晚节香。’ 后人因以名亭”。

  • 金仙县

    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金仙场 (今四川剑阁县南金仙镇)。同年5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由四川省剑阁县东南部析置,治金仙场。县因以为名。1935年红军北上后撤销。

  • 石井

    ①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石井“在县(治今永平镇)东北四里资圣院后。周六丈,深三丈。有岩三面回抱,瞰于井上。县多胆水,味涩,此独甘。昼夜流涌,溉田数百亩。旧名玉洞泉,又名碧

  • 思峨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为晏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后废。古县名。唐仪凤二年(677年)置,治今四川省兴文县。属泸州。后废。

  • 石滚河集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石滚河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石滚河,在邑西迤南六十里。”

  • 杀熊岭

    在今山西寿阳县西,接榆次市界。《金史·太宗纪》:天会四年(1126),“宋种师中以兵出井陉。癸酉,完颜活女败之于杀熊岭,斩师中于阵”。即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寿阳县西。《宋史纪事本末》:北宋靖康元年(

  • 中立县

    明洪武二年(1369)改钟离县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次年改为临淮县。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属临濠府。三年改名临淮县。

  • 安众侯国

    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西晋废入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