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县
北周置,为成安郡治。治所即今河北磁县。《元和志》 卷15滏阳县: “以城在滏水之阳,亦曰滏阳。” 隋开皇初为磁州治。大业初属魏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滋州治。贞观元年 (627) 州废,属相州。永泰元年 (765) 复为滋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滋州。
古县名。北周析临水县置,治今河北省磁县,属成安郡。因县处滏水之阳,故名。为成安郡治所,隋唐以后为磁州治所。明洪武初省入磁州。
北周置,为成安郡治。治所即今河北磁县。《元和志》 卷15滏阳县: “以城在滏水之阳,亦曰滏阳。” 隋开皇初为磁州治。大业初属魏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滋州治。贞观元年 (627) 州废,属相州。永泰元年 (765) 复为滋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滋州。
古县名。北周析临水县置,治今河北省磁县,属成安郡。因县处滏水之阳,故名。为成安郡治所,隋唐以后为磁州治所。明洪武初省入磁州。
1920年日本占领时期设高雄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高雄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高雄县 (凤山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高雄市北、东、南侧。面积2832.5平方千米。人口约123.7万。辖1
又作阿资河卫。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马奇托瓦亚河口以北之地。后废。
即吴国。《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 自号句吴。”“句”为吴语发声字。
亦作桑丘。西汉置,属泰山郡。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将夜为侯国。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故县。东汉省。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平凯镇。明置马蹄溪土千户。
清置,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北。《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第一站” 条下: “高丽屯站在铁岭县北十里。”
隋开皇末改邑阳县置,属虢州。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大业初并入朱阳县。
在今宁夏灵武县东磁窑堡镇附近。明嘉靖《宁夏新志》 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 磁窑山在 “州东北六十里。为陶冶之所”。
北宋置,在今福建永泰县西。《元丰九域志》 卷9: 福州永泰县有 “黄洋、保德二银场”。《清一统志·福州府》 “银场” 条引 《府志》: “ (永福) 县西有保德里,又有银矿在其西,地名太原,宋元丰中尝
即噶大克。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东南噶尔雅沙。清《西藏图考》卷2:“阿里宗城一名堆噶尔,今为边商总汇之区。”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吉隆县西北阿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