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滇池

滇池

又称滇池泽。即今云南中部之滇池。《史记·西南夷列传》: “��至滇池, 方三百里, 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 对滇池的解释,《文选·蜀都赋》 刘逵注引谯周 《异物志》: “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似如倒流,故俗云滇池。” 王先谦 《汉书补注》: “颠与滇同,以颠主义,顶也,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 近人于希贤在 《滇池地区的历史地理》中,解释为滇池水系的奇河倒流现象。近年,人们对传统说法提出了怀疑。任乃强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认为: “其为夷语旧称可知,安得有取于颠倒之义哉。”刘琳 《华阳国志校注》 认为: “盖滇本当地少数民族对此湖的称呼,汉人译其音加水旁作滇耳。” 唐代,滇池仅指南部的水海,北部的草海又称昆池。唐樊绰 《蛮书》 卷2: 昆池,“土蛮亦呼名滇池。案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当是滇池。水不可呼池,乃蛮不能别”。


古称大泽、滇池泽。滇与甸同音,系古代彝民所指“坝子”,意“坝子中的湖泊”。又称昆明湖、昆明池。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汉书·地理志》:滇池县“滇池泽在西北”。《华阳国志·南中志》:“有泽水,周围三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旧唐书·地理志》昆州晋宁县(今县东北晋城):“有滇池,周三百里。”《蛮书·山川江源第二》:“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当是滇池。”为断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1886.3米,历史上面积为现有面积的3倍,由于历年围湖造田,现存面积297.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5.87米,蓄水量11.69亿立方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主要入湖河流有盘龙江、东白沙河、宝象河、洛龙河、大河等。盛产银鱼、鲫、鲤、虾。具供水、防洪、航运、养殖之利。湖面烟波浩渺,景色佳丽,湖滨旅游景点有大观楼、西山龙门、太华寺、华亭寺、筇竹寺等。


猜你喜欢

  • 三交城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资治通鉴》:唐龙纪元年(889),“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杀获近万人,行章仅以身免。杨晟惧,徒屯三交”。②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水经·沔水注》:“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

  • 蒲泊

    在今河北昌黎县南二十五里。《明史·地理志》 昌黎县: “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 又 《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蒲泊 “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旁近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历惠民场东南而入于

  • 三渡关

    在今贵州遵义县(南白镇)东北三渡乡。《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三渡关“在宣慰司(今遵义市)东八十里”。《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三度关“有上度、中度、下度三关。(明)万历中,贵州帅李应祥讨杨

  • 通裕支线

    从辽宁锦州西南的女儿河至大窑沟。全长55公里。为京奉路支线。1915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是专为运煤的轻便铁路。1925年被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今为南票铁路的一段。

  • 沙土和驿

    明置,属永昌军民府。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杉阳乡。

  • 川东

    四川东部地区的简称。清代置川东道,包括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忠州、酉阳州、石砫厅。范围大致有今四川万源、达县、渠县、武胜、大足、荣昌、江津等市县以东地区。地区名。旧指四川盆地东部地区。范围大致包括今

  • 蒲阳山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汉书·地理志》曲逆县: “蒲阳山,蒲水所出。” 《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蒲阳山,“ 《旧志》: 白崖山在完县西北四十里,峰峦秀拔,四面多白石,故名,盖即古蒲阳山,以声近而讹也”

  • 克勒底雅城

    一作克里雅。今新疆于田县。《清一统志·和阗》:克勒底雅城“在齐拉尔村东北一百八十里。所属有峨和尔伊里庄、哈尔鲁克庄,东傍克勒底雅河,为古扜弥国地”。

  • 中路中左旗

    即赛音诺颜部中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塔里亚特。

  • 盘石营

    ①即今浙江乐清市西南盘石镇。明置盘石卫于此。②明置,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北盘石镇。《清 一统志·铜仁府》: 盘石营 “明万历八年参议毕天能立,设指挥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