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
在今贵州遵义市城边。元大德间建护国寺,清咸丰年间毁。光绪十二年 (1906) 重建,改名湘山寺。1980年整修。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以回廊联结左右禅房。殿内塑有大佛和十八罗汉像。寺宇宏伟壮观。
在今贵州遵义市城边。元大德间建护国寺,清咸丰年间毁。光绪十二年 (1906) 重建,改名湘山寺。1980年整修。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以回廊联结左右禅房。殿内塑有大佛和十八罗汉像。寺宇宏伟壮观。
北宋筑,属银城县。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七十里。金正大三年 (1226) 升为建宁县。北宋康定中置,在今陕西省府谷县西北。金末升为县。
隋置,在今辽宁锦州市西。一说在今辽宁义县境。《资治通鉴》: 隋大业七年 (611),炀帝谋伐高丽,“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者过半”。古镇名。隋置,在今辽宁省义县境。大业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里。《茶经·八之出》:湖州“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
又名鸿上关。即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汉书·地理志》: 代郡有 “常山关”。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要隘。又称鸿上关。即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太行山东麓的倒马关。《后汉书·光武帝纪》:东汉建
又名禾水、大溪。即今江西永新县南禾水。《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新县:永新江“在县南。源出禾山,亦曰禾江。东流合琴亭、胜业诸水,至县东又会群川,入泰和县界,会牛吼江入赣江”。
北宋淳化四年 (993) 置,治所在今山西保德县。景德元年 (1004) 改保德军。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置,治今山西省保德县。景德元年(1004年)改保德军。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三十里驾雾冲。《方舆纪要》 卷26潜山县: 驾雾山在 “县南三十里。峰峦高峻,驾云雾之上。三国时魏人尝屯兵于此”。按,民国 《潜山县志》 卷1谓驾雾山在 “县西三十里,山峰高峻,云雾常
①即今山东苍山县东南武河。《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南武阳: “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注: “应劭曰: ‘武水所出,南入泗。’”②在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西南。《水经·湘水注》: 武水
北魏侨置,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后废。
又作芘苏。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境。东汉永平十二年(69)属永昌郡。西晋永嘉五年(311)属河阳郡。东晋成帝时为西河郡治。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武帝时置,治今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