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厄 (阨)
在今江西上犹县东。《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淡竹阨 “在县东。相近有南北村隘”。
在今江西上犹县东。《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淡竹阨 “在县东。相近有南北村隘”。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在今广西容县。后废。
即大漠。今蒙古国南部与中国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锡林郭勒盟北部交界地区的戈壁大沙漠。又称大漠。即今蒙古高原大沙漠,斜亘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之间。《北史·魏太祖纪》:登国六年(391年),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洪椿坪东。清嘉庆《峨眉县志》卷2:大坪“在峨山会佛寺上。旧名净土禅院”。集镇名。在云南省元阳县东南部。大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90。因村子地势较平,故名。主产稻、玉米。有公路接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北木镇。清乾隆《青阳县志》卷1:吴潭镇“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俗呼木竹潭”。
清雍正二年 (1724) 析华亭县置,属松江府。治所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因县东南有奉贤泾而得名。1913年移治今奉贤县 (南桥镇)。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58年划归上海市
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北德庆。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堆龙德庆宗。“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谷极乐地。1960年与东噶宗、柳吾谿合并设堆龙德庆县。驻郎嘎。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朗嘎。196
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南三华镇。《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三华镇“在县北三十里三华山下。有城,嘉靖中筑,控制诸隘为保障”。在广东省翁源县中南部、滃江沿岸。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华街
秦置,属泗水郡。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四里高楼乡潼郡村。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三国魏属下邳郡。西晋属下邳国。北魏属临潼郡。南朝梁废。古县名。秦置,治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北。属泗水郡。西汉属临淮郡。东
在今山西绛县南十里。西魏大统五年(539)筑城。《周书·杨㯹传》:“复授建州刺史,镇车箱。”即此。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因城东西长,形如车箱,故名。西魏大统五年(539年)筑。《资治通鉴》
在今甘肃景泰县境内。《方舆纪要》卷62靖远卫:大沙沟“在卫北黄河外。嘉靖中边臣李承勋言,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寇西行之路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