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安镇

海安镇

本海安县,后废为镇。北宋属海陵县,即今江苏海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改海安县。


(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新通扬运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5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人口11万。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置海安县,为县治;后县废。唐太和五年(831年)置海安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置海安镇。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为海安县治。1952年设海安区,1958年改公社,1965年复置镇。1995年田庄、海南、海北三乡并入。产稻、小麦、蔬菜、蚕茧等。有机械、丝织、纺织、建筑、电子、化工、造纸、印刷、酿造、服装等企业。通扬、通榆运河及328、204国道经此。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韩紫石故居,苏北区党委、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及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等。(2)在浙江省瑞安市东部,东邻海。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所,人口7850。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千户所,名海安所。镇名渊此。1931年置海安镇,1935年为海冈乡,1949年称海安乡,1956年省入场桥乡。1964年为海安公社,1984年复为乡,1993年改置镇。境内大部为水网平原。产稻、糖蔗。为新兴工业城镇,有陶瓷、五金、紧固件、标准件等厂。有公路与温分公路连接。古迹和纪念地有海安所城海阳门、蔡雄纪念馆等。(3)在广东省徐闻县南部,临琼州海峡。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安埠,人口8110。港口建于北宋,原名博涨。明改海安,取“海疆安宁”之意。民国时曾建镇。1950年属徐闻县第一区。1958年属附城公社,1961年析置水上公社。1974年改称海安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琼州海峡北岸玄武岩台地区。主产稻、甘蔗、蔬菜。有船舶维修、制砖、石灰等厂。琼雷交通要道。为207国道终点。有渡海轮渡码头。名胜古迹有杏磊古港、石灵寺、响水潭瀑布。


猜你喜欢

  • 臧家屯

    即今河北大城县南十五里臧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6大城县图: 南有臧家屯。

  • 宋村集

    即今山东文登市南宋村镇。清光绪《文登县志》卷3《坊市》:“西南三十里曰宋村集。”

  • 雷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东合州置,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寰宇记》 卷169雷州: “《投荒录》 云: 雷之南滨大海,郡盖以多雷为名。” 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湛江以南雷州半岛。天宝元年(7

  • 木刀沟

    在今河北新乐市南。《元和志》卷18新乐县:木刀沟“在县东南二十四里。沟旁人姓木名刀,因为名”。《水经注》以滋水东流至行唐县(今河北行唐县东北故郡)之鹿水,称为木刀沟,下游入滹沱河。《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 顺德府

    蒙古中统三年 (1262) 改邢州置,治所在邢台县 (今河北邢台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沙河以北,泜河以南地。至元二年 (1265)改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 (1368) 复为顺德府,属河南

  • 靖州府

    明洪武三年 (1370) 升靖州为府,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永平县 (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会同县、绥宁县及贵州天柱县地。九年 (1376)复改靖州

  • 阿者迷河卫

    明永乐六年(1408)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市北依吉密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所今地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额依集密河流域。后废。

  • 嘉阳城

    北魏置,即今河北平山县。《魏书·地形志》: 蒲吾县 “有嘉阳城”。隋于此置房山县。《元和志》 卷17房山县: “其城内实外险,一名嘉阳城。”

  • 药 (藥) 王山

    ①又名越王山、越山。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奉新县: 药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上有药王庙,因以名之。其山盘险而上,及其顶平阔二十里,其中有湖水澄深无底,湖岸四时花木芳浓,风景异于

  • 小西天

    ①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石经山。《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石经山“峰峦秀拔,若天竺山,故称曰小西天”。②即千佛庵。在今山西隰县城西北二里凤凰山。古山名。又作白带山(《太平寰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