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 (豐) 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循州置,治所在归善县 (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东江流域及螺河水流域以西、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循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循州置,治所在归善县 (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东江流域及螺河水流域以西、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循州。
明置,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六十里十里河镇。为沈、辽间交通要冲。《清太祖实录》: 天命六年(1621) 三月,从沈阳攻辽阳,“前进至虎皮驿,军民俱已弃城遁,遂驻营”。
汉会无县。晋作桧无县。治所即今四川会理县。
即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旧为上下冻土州。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龙州图:西北有上、下冻。把总驻下冻。
即今山西左权县东南芹泉镇。《清一统志·辽州》 “长城镇”条下:芹泉镇“在州东”。在山西省左权县东部。面积179.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芹泉,人口750。因村中有一泉水,古称清泉,后演变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元和志》卷2兴平县:百顷泽“周回十六里,多蒲鱼之利”。
在今江西赣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赣县:妙高岭“在府北八十里。旧名矶岭,高出群山”。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南郑县置,为汉中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隋开皇三年(583)复名南郑县。古县名。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由南郑县改名,治今陕西省汉中市。为汉中郡治。隋开皇初复名南郑县。
①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南玉泉山东。《清一统志·荆门州》: 楞枷峰 “在当阳县西南玉泉山东七里。夹道植松,因名七里松”。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五里。《方舆胜览》 卷29岳州: 楞伽峰 “在巴陵东南。有 (唐)
又作伊鲁河卫。明正统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伊鲁河流域。后废。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2:“伊鲁河卫,正统后置,旧讹亦鲁。”
明九边之一。总兵驻所在宣府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一带。明九边之一。总兵官驻宣府(即今河北宣化县)。镇守地区相当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