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洛水
又名浇水、饶乐水。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二年 (398),辽西王农言后燕慕容宝,“宜因成师袭库莫奚,取其牛马以充军资。……庚申,渡浇洛水”。胡三省注: “浇洛水,盖即饶乐水也。贤曰: 水在营州北。唐太宗时,奚内附,置饶乐都督府。”
又名浇水、饶乐水。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二年 (398),辽西王农言后燕慕容宝,“宜因成师袭库莫奚,取其牛马以充军资。……庚申,渡浇洛水”。胡三省注: “浇洛水,盖即饶乐水也。贤曰: 水在营州北。唐太宗时,奚内附,置饶乐都督府。”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十七里。《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引兵向洛阳,遣其弟积善将兵三千自偃师南缘洛水西上,东都遣河南令达奚善意将兵拒积善,“渡洛南,营于汉王寺”,即此。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洛
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宋史·文天祥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自永丰引兵还兴国,蒙古将李恒“穷追天祥方石岭。巩信拒战,箭被体,死之”。即此。《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方石岭在“府南百里
在今陕西石泉县南。《方舆纪要》卷56石泉县:石泉“在县治南。其水清洌,四时不竭,流入汉水。县因以名”。
即今广西德保县西北东凌乡。旧属恩阳州,清置巡司于此。
北宋置,属彰明县。在今四川江油市北四十里武都镇(旧江油县)。《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至正中,尝迁县于兴教镇,属广元路,即今治也。”
在今剑阁县北剑门关之北大仓坝。《水经·漾水注》:清水“又东南径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元和志》卷22益昌县:“小剑故城在县西南五十一里。小剑城去大剑戍四十里。”为入剑阁必经之地。《魏书·肃宗纪》
俗名牛鼻子洞。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清康熙 《贵州通志》 卷6: “悬崖绝壁,下临阁鸦江。舟行洞中,深广不可测。登降以梯乃得上。昔蛮人尝保此以为障蔽。《滇记》: 由阁鸦至大定,洞凡三十有四,而阁鸦最险。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北。旧为瑶族出没处。《方舆纪要》卷107永安州:隆庆六年(1572)“官兵分道进讨,三峒兵克古西岩口、木鱼、青靛诸巢”。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北,为明时瑶族出没处。隆庆六年(157
明宣德五年(1430)分海盐县置,属嘉兴府。治所即今浙江平湖市。《清一统志·嘉兴府一》:“县曰平湖,言地与湖平也。”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91年改设平湖市。古旧县名。明宣德五年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石头渡在“府东南二十里。东岸有虾蟆石。……俱汝水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