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溪县

泸溪县

①明万历六年 (1578) 分南城县南城、蓝田两乡置,属建昌府。治所即今江西资溪县。1914年因与湖南泸溪县同名,改名资溪县。

②清改卢溪县为泸溪县,属辰州府。治所即今湖南泸溪县。《方舆纪要》 卷81卢溪县: 武溪 “亦曰卢江,县以此名”。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1)古旧县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改南城县泸溪巡检司置,治今江西省资溪县。属建昌府。清因之。1914年因与湖南省泸溪县重名,改名资溪县。(2)今县名。在湖南省西北部、沅江支流武水下游。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1569 平方千米。人口28.6万。辖8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白沙镇。汉为沅陵县地。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置卢州,以卢水为名。陈废卢州,仍为沅陵县地。隋末置卢溪县,属沅陵郡,治今洗溪镇。唐属辰州或卢溪郡。南宋初徙武溪镇。元属辰州路。明属辰州府,万历元年(1573年)治所迁今武溪镇。清作泸溪县。1914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沅陵专区。1952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5年县治迁白沙镇。地处湘西山地中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沅水及支流武水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甘薯、油菜籽、辣椒、烟草、小麦、苎麻,林产有松、杉、油桐、油茶、板栗、柑橘等。矿产有磷、铅、锌、硫黄、铝土、石煤等。工业有磷肥、水泥、陶瓷、建材、造纸、塑料制品等。焦柳铁路经县西隅设站,319国道经此。沅江可通航。古迹有浦市新石器时代遗址、沅水中游悬棺及能滩吊桥。


猜你喜欢

  • 新泉军

    唐置,属会州。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开元三年 (715) 废为守捉。北宋元符元年 (1098) 改置新泉砦。唐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属河西节度使。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改新

  • 瓯越

    ①东瓯之别称。本越族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西汉惠帝时封其首领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故称瓯越。后世因以此为今浙江南部或温州市的别称。② 《史记·南越列传》 有西瓯,当居南越西部地。因

  • 北河南郡

    南朝宋侨置,属雍州。寄治宛中(今河南南阳市)。北魏废。

  • 郁郅县

    本春秋义渠戎地,西汉于此置郁郅县,属北地郡。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庆城县。属北地郡。东汉初废。

  • 百劳墟

    亦作伯劳墟。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伯劳镇。明嘉靖《钦州志》卷7灵山县:“伯劳埠在县治西八十里上东乡。”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灵山县图:西南有伯劳墟。

  • 泰西

    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如明末成书之 《火攻挈要》,即题泰西汤若望授。

  • 东椗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东椗。《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白坑、东椗……甲洲间,要求互市”。即此。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东椗。《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白坑、东椗、莆头……要求

  • 合答城

    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街村)。《元史·兵志》:至元十二年(1275)十二月,“调西川王安抚、杨总帅军与大尼赤相合,与丑汉、黄兀剌同镇守合答之城”。即此。

  • 黄檗水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陈坊河。《清一统志·广信府》: 黄檗水 “在铅山县西南。源自云际岭东北流,循鸢山会葛水为双溪,又东北达桐木水”。

  • 同口站

    元置,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襄阳汉江水路:新城、同口。”清名潼口。《清一统志·襄阳府三》:潼口“在襄阳县南五十里。当南北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