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定桥

泸定桥

①即今四川泸定县。清雍正六年 (1728)于此置巡司。《清史稿· 胡中和传》: 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石达开从米粮坝渡金沙江,“中和督军扼化林坪、泸定桥”。即此。宣统三年 (1911) 改为泸定桥委员。1913年改置泸定县。

②桥名。在今四川泸定县西大渡河上。清康熙四十年 (1701) 建。乾隆 《卫藏通志》 卷首 《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 “桥东西长三十一丈一尺,宽九尺,施索九条。索之长视桥身余八丈而赢,覆板于上。又翼以扶栏,镇以梁柱,皆熔铁以庀事。” 为川藏必经之道。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北上,“飞夺泸定桥”。即此。1950年整修大桥,桥西建 “红军楼”,桥东建 “长征纪念馆”。


在四川省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桥东衔接泸定县城。为铁索悬桥,桥净跨长101.67米,净宽3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作为桥面。桥栏左右铁链两根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史载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历时5年建成。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挂于桥头。今桥东仍立有康熙帝《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建成后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建国后曾多次维修,近年又建立陈列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 定 桥


猜你喜欢

  • 裴家营堡

    即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裴家营堡 “城周四里有奇,本朝初设守备,今改把总”。

  • 阳关

    ①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约六十里汶水东。《左传》:襄公十七年(前556),齐攻鲁,使“高厚围臧纥于防,(鲁)师自阳关逆臧孙,至于旅松”。又定公七年(前503),“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

  • 博水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汉书· 地理志》 中山国望都: “博水东至高阳入河 (滱)。”《水经·滱水注》: 博水 “水出望都县,东南流径其县故城南,……又东径广望县故城北,……博水又东北,左则濡水注之

  • 多田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北四十五里。贞观八年(634)属费州。《旧唐书·地理志》 多田县:“以土地稍平,垦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北宋废。古县名。唐武德中置,治今贵州省思南

  • 西路右翼左旗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右翼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东部比格尔附近。

  • 渠河

    一名郎溪。又名芙蓉江。即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东渠水。《舆地纪胜》 卷72靖州: 渠河“源出佛子坡,与广西分界。下合众流,环州城会于郎江”。

  • 羊祜汊

    在今湖北宜城市北。《方舆纪要》卷79宜城县:羊祜汊“在县北三十里”。清置镇于此。《清一统志·襄阳府三》:羊祜汊镇“在宜城县北二十五里。相近有毛家埠镇”。

  • 渿河

    古称天门下溪水。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31泰安州: 渿河 “出岳西白龙池,亦南流会于泮河,并入汶河”。

  • 小耗子岛

    在今辽宁长海县东南,大耗子岛东北。明《辽东志》卷1:耗子岛在“(金州卫)城南四百里”。有大、小二岛,其西为大耗子岛。民国《奉天通志》卷83金县:小耗子岛在“城东一百八十里”。此记载较《辽志》准确。

  • 盐城郡

    南朝陈改射阳郡置,治所在盐城县 (今江苏盐城市)。隋开皇初废。南朝陈改射阳郡置,治盐城县(今江苏盐城市)。属南兖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盐城市。北周属吴州。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