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泗阳县

泗阳县

①西汉置,属泗水国。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旧黄河南。东汉废。

②1914年改桃源县置,属江苏淮扬道。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1年迁治众兴镇 (今泗阳县)。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属泗水国。东汉废。(2)今县名。在江苏省北部、成子湖南岸。属宿迁市。面积 1488 平方千米。人口117.1万。辖1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置泗阳县,故城在今县东。古泗水北岸,故名。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二号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在汉为泗阳县,且泗水在县北”,故名。东汉省。金兴定二年(1218年)于桃源镇置淮滨县,属泗州,寻废。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桃园县。县治在今锅底湖桃源滩附近,属淮安路。明洪武初改为桃源县。清因之,治城厢,属淮安府。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同名,复称泗阳县。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39年侵华日军占据县城,次年起泗阳县先后分建四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淮泗、泗阳两县属淮北行政区,泗沭县、运河特区属淮海行政区。1941年泗阳县城厢镇被毁后,迁治今众兴镇。1944年运河特区撤销,分别并入宿迁、泗阳、泗沭等县。1948年淮泗县并入泗阳县;次年泗沭县并入泗阳县,驻众兴镇,属苏北行政淮阴专区。1952年改属江苏省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96年划属宿迁市。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运河、废黄河、六塘河平行横贯全境,运北诸河汇入六塘河,辗转经灌河入海,运南诸水均直接流注洪泽湖。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棉花、油菜籽为主,并产蚕茧。山羊、淡水养鱼较发达。矿产有泥炭、铁锰结核、石油、硭硝、石英、磁土、卤碱、钾盐、耐火黏土等。工业有酿酒、纺织、化学、机械等,洋河大曲和红梅牌绢丝、四洋牌铲运机著名。特产金针菜、车轮饼、山羊板皮等。新长铁路、京杭运河和徐淮、泗沭干线公路经此。纪念地有烈士陵园等。古迹有南宋名将刘世勋墓及穿城古井。


猜你喜欢

  • 明光殿

    ①汉长安桂宫中的宫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遗址。《汉书· 武五子传》: 燕王旦 “因迎后姬诸夫人之明光殿,王曰: ‘老虏曹为事当族!’ 欲自杀”。即此。《三辅黄图》 卷2引 《关辅记》: “桂宫

  • 鹿头关

    唐置,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与白马关相对。《新唐书· 地理志》 德阳县:“有鹿头关。” 《资治通鉴》: 唐元和元年 (806),“高崇文又败刘闢之众于鹿头关”。又五代唐同光三年(925),

  • 南交

    即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尚书·尧典》: “申命羲叔,宅南交。” 蔡沈注: “南交,南方交阯之地。”一作交阯、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一说指今长江下游一带。《尚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

  • 三舍溪关

    明置,属綦江县。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8綦江县:“《志》云:治南三舍溪关,上有雁塔碑,曰:此地南平军旧址。南平王墓亦在此关。”

  • 五里关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两壁削立,依山为城,昔人避乱时以一巨石塞口,为石门,又名第一关。清光绪《华岳志》卷1引范守已记曰:“自山荪亭而上,履石缘溪,蜿蜒凸凹行者五里, 曰五里关。一夫守之,众莫能用矣。”

  • 限门寨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置。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南。清顺治四年 (1647) 设游击驻此。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在今广东省吴川市南海滨。清顺治四年(1647年)设游击驻此。

  • 竹岛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黄海中。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11引《顾志》:竹岛“去墟沟北山三里许。上多筱竹”。又引《陈志》说:“去东海城八十里,高二十五丈,周围一里三十步。”

  • 宁定县

    1919年析导河县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在太子寺(今甘肃广河县)。1927年直属甘肃省。1953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广通县。1957年改为广河县。旧县名。

  • 望松县

    西汉置,属上郡,为北部尉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境内。东汉废。

  • 苲领山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续汉书 ·郡国志》 浈阳县: “有苲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