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场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法轮镇。民国 《资中县续修资州志》 卷2: 发轮乡 “俗呼四眼桥。在县西水一百四十里,接仁寿县界。人烟稠密,后有巨涧出阳陵山下,流经龙水废县,委折数十里,至珠溪小三江口与龙结镇涧水合流,以入资江。可通舟楫”。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法轮镇。民国 《资中县续修资州志》 卷2: 发轮乡 “俗呼四眼桥。在县西水一百四十里,接仁寿县界。人烟稠密,后有巨涧出阳陵山下,流经龙水废县,委折数十里,至珠溪小三江口与龙结镇涧水合流,以入资江。可通舟楫”。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方舆纪要》 卷97崇安县: 继贤桥 “在县城南。宋建,跨崇溪上。本名昼锦桥,又名忠精桥,亦曰青云桥。后圯,屡经改置”。
即今山东日照市北三庄镇。《方舆纪要》卷36日照县“夹仓镇”条下:“《志》云,县西七十里有刘三公庄。萧梁时刘勰所居。旧置巡司于此。”
①汉洛阳城南城西头第一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唐骆宾王 《和李明府》 诗: “津门对小平(按: 即小平津,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②天津市之别称。明永乐二年 (1404) 筑城,移天津卫于此,为北京门
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南。《清一统志·汉中府二》 “铁锁关”条下:“又牢固关,在州南四十里。”
在今江苏扬州市北门外。《扬州名胜录》卷1载:“小金山圆如伏釜, 四围环水, 远近十里中皆埋铁镬。古治水者,以此压水,俗称李王锅。”
即省嵬山。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省嵬村附近。《水经· 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清一统志·宁夏府一》:
①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县置,属敦州。治所即今湖南郴州市。后汉乾祐初复名郴县。②清光绪七年十二月 (1882年1月) 析宁古塔副都统辖地置,属吉林府。治所在敖东城 (今吉林敦化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当在今贵州黎平县境。《明史·陈璘传》: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国佐党杨永禄“率众万余屯白冲,游击沈弘猷等夹攻,生擒永禄”,即此。
①在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北。《元和志》卷32黎州: 贞元二年 (786),韦皋 “又于州北故武侯城逦迤置堡三所,为州城之援”。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5黎州: “ 《志》 云: 州北三里有武侯城。
西周初封国。姬姓。据1954年在今江苏丹徒县东烟墩山出土的 《宜侯矢簋》,疑在今江苏丹徒及其附近地区。后为吴所灭。或说应在今河南宜阳县西。(1)古国名。西周初封国。姬姓。其地主要有二说:一说因其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