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阴县

河阴县

①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北黄河南岸。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 “东径河阴县故城北。又东径九原故城南”。

②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东魏为河阴郡治。隋开皇初属洛州,大业初废入洛阳县。

③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 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七十里任庄。会昌三年(843) 改属孟州。金属郑州。元徙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北。明洪武三年 (1370) 徙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镇。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省入荥泽县。1913年析荥泽县复置,属河南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1年并入广武县。

④辽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以在桑干河之阴,故名。金大定七年(1167) 改为山阴县。

⑤1912年由荥泽县析置,治河阴乡 (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阳县合并,设立广武县。


(1)古县名。(1)西汉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土城子。属五原郡。东汉末废。(2)三国魏黄初中改平阴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属司州。北魏明帝时废入洛阳县,正始二年(505年)复置。《洛阳伽蓝记》: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尔朱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即此。隋初移治今宜阳县东,大业元年(605年)废入洛阳县。(3)辽置,治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南山阴城。属应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山阴县。(2)古旧县名。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析汜水、荥泽、武陟三县地置,以地当汴河口,便于漕运,管河阴仓。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黄河南岸,属河南府。会昌三年(843年)改属孟州。金、元、明属郑州。元、明时治所屡迁,均在今荥阳市东北一带。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废入荥泽县。1921年析荥泽县于河阴乡复置,治今荥阳市东北广武。1931年与荥泽县合并,改名广武县。


猜你喜欢

  • 辋川

    一作辋谷水。在今陕西蓝田县南。源出南山辋谷,西北流入灞河。《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引《蓝田县志》: “县南峣山口两峡夹峙,辋川水从此北流入灞。” 唐王维晚年隐居于此,作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

  • 纳雍县

    1932年由大定县析置,属贵州省。治所在大兔场(今贵州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而得名。“纳雍”系彝语音译,为古彝族家支名。在贵州省西部。属毕节地区。面积 2248 平方千米。人口77.1万,有汉、苗、彝

  • 猩猩峡

    即星星峡。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四百九十里星星峡一带。清祁韵士 《万里行程记》: 星星峡“在沙碛中。……星星之名不解所谓,或云山中出星星石,石有金点,错落如星,余求之弗得。云在层岭叠嶂中,无暇往迹之也。或

  • 吉布库

    即今新疆奇台县南吉布库乡。清乾隆《西域图志》卷9奇台县:吉布库“在格根西二十里。有吉布库堡,东西有渠发源天山北麓,北流,夹堡之左右,东名永丰沟,西名永泰沟。有屯田”。

  • 呼纳盟

    即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49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设置,属内蒙古自治区。盟政府驻海拉尔市。1954年复设呼伦贝尔盟。旧盟名。1947年由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置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

  • 罗村

    即今广东南海市西北罗村镇。广三铁路经此。

  • 孔家渡驿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孔家渡驿在“府东五里。宋曰朝京驿,置于文昌桥东。元改置于孔家渡西岸。今因之”。清裁。

  • 吉州窑

    又名永和窑。窑址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为五代至元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宋代窑业盛极一时。

  • 高炉集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南高炉乡。民国 《涡阳风土记》 卷2: 高炉集 “属柳桥堡,东偏南二十五里……有弘治寺”。

  • 川陕省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置,省会在巴中县(今四川巴中市)。最盛时辖境,北至陕西镇巴、西乡、宁强,南至四川营山、渠县三汇场,东至城口,西至嘉陵江。1935年4月红军长征后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