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底镇

河底镇

即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河底乡。民国 《洛宁县志》 卷1: “河底镇,在城东北六十里。”


(1)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北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河底,人口 4000。 因处古金水湖底部,故名。1949年属阳泉市第二区。1953年析置苇泊、牵牛镇、任家峪三乡,1956年并设河底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2000年燕龛乡、东村乡并入。地处太行山中段丘陵区。产玉米、谷子、土豆、甘薯、蔬菜、苹果、核桃。有煤矿、钢铁、耐火材料、水泥等厂。特产铁茶壶、铁锅、瓷碗。清代铁币“咸丰通宝”在此铸造。白固铁路煤运专线经镇南部。公路通阳泉、平定、盂县等地。附近有明禅智寺古建筑。(2)在山西省闻喜县中东部。面积123.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河底,人口 1420。 因位居南山诸水汇入美良川入口处、地势低洼而得名。1949年属第三区,1953年设南阳等三乡,1958年建河底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酒务头乡并入。主产小麦、棉花、蔬菜,盛产莲藕、芦苇。有造纸、陶瓷、沙石等厂。有公路通县城。纪念地有小寺头村闻夏战役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宁夷郡

    西魏大统四年(538)置,属雍州。治所在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礼泉县大部分地。西魏末年改为秦郡。西魏置,治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礼泉县地。属雍州。西魏末改

  • 南甸路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南甸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南宋 (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辖境约当今云南梁河县地。明初废。见“南甸府”。

  • 午沟里

    又名衣锦乡。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孤父聚”条:“又县南(按,应为北)有午沟里,朱温生长于此。”《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午沟里“在砀山县东北接丰县界,北去丰县五十里。朱温生长于此

  • 湳水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之纳林川、黄甫川。《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右,得湳水口。水出西河郡美稷县,东南流……其水俗亦谓之为遄波水,东南流入长城东。碱水出长城西碱谷,南入湳水。……湳水又东径西河富昌县故

  • 五层山

    在今四川三台县北。《寰宇记》卷82涪城县:五层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天柱山高二里,四面平正,有重山,高一百余步,孤秀如柱,故名天柱山”。《方舆纪要》卷71潼川州:五层山在“州北五十里。一名天柱山。有重冈

  • 临汾郡

    ①北齐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汾西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北周属晋州。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汾西、洪洞、安泽、浮山等县地

  • 武步站

    元置,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一百里武步村。明改为武步铺。

  • 榆林县

    ①隋开皇七年 (587) 置,属云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元和志》 卷4榆林县: “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 二十年 (600) 为胜州治。大业三年 (607)改

  • 翁金河

    一作瓮金河。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西界,赛音诺颜部东界。即今蒙古国翁金河,流经前杭爱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清一统志· 喀尔喀》: 翁金河 “源出鄂尔坤河源相近之东南山中,东南流,历平地凡七百余里,止

  • 狗泺盐场

    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南界之九连城淖尔。《金史·食货志》: 世宗大定十 一年 (1171) 正月,“用西京盐判宋俣言,更定狗泺盐场作六品使司,以俣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