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阳城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清一统志 ·顺天府三》: 沮阳城 “在昌平州东南四十里,建置未详。或以为即汉县,误”。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清一统志 ·顺天府三》: 沮阳城 “在昌平州东南四十里,建置未详。或以为即汉县,误”。
唐渤海国置,为晴州治。治所在今朝鲜咸兴西北旧津里。一说在咸镜北道茂山东南。辽徙废。古县名。渤海国置,治今朝鲜咸兴西北旧津里。为晴州治。辽废。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八十里湘江支流土背河源头石鼓源。1928年阳明县治所一度设此。1931年阳明县改称阳明特区,设行署于此。
从黑龙江宁年(今富裕县)向北至霍龙门(今嫩江县东北)。1930年建成宁年至拉哈段。1933年修至讷河(今讷河市)。称宁讷铁路。1937年通至墨尔根(今嫩江县)。1939年通至霍龙门。
在今湖北云梦县南十八里隔蒲镇。《清一统志· 德安府》: 隔蒲潭镇 “在云梦县南,临涢水”。在湖北省云梦县西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隔蒲潭,人口5960。春秋时蒲骚地,因涢水相隔
即今江苏淮阴市东南杨庙。《清一统志·淮安府二》:杨家庙集“在山阳县西南五里”。
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北三十里文脊山东南侧。《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文脊山“有六洞,梅圣俞与张献民同游,留题刻石焉”。《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文脊山“东南有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阙,谓之山门。中有山
南朝宋置,属梁州。治所在北上洛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梁改为南洛州。南朝宋侨置,治北上洛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属梁州。辖境不详。梁改置南洛州。
在今山西寿阳县西,接榆次市界。《金史·太宗纪》:天会四年(1126),“宋种师中以兵出井陉。癸酉,完颜活女败之于杀熊岭,斩师中于阵”。即此。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寿阳县西。《宋史纪事本末》:北宋靖康元年(
清置,属荣河县。故址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1)在山西省夏县西南部。面积125.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庙前,人口 2700。古名官庄镇,明代建后土庙,改今名。1953年设庙前乡,1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成都府置,为四川行中书省治。治所在成都、华阳二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以南, 内江、井研以北,简阳、德阳以西,都江堰市以东地区。明初复改为成都府。蒙古入蜀,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