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汾西县

汾西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汾县置,属吕州。治所即今山西汾西县。大业初属临汾郡。唐武德初属吕州,治所在今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后属晋州。开元中移治今汾西县东南四十二里后义村。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还治今汾西县。政和间改属平阳府。金贞祐三年(1215)改属霍州。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岸。属临汾市。面积879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5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永安镇。北齐置临汾县,为汾西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属吕州,大业初属临汾郡。《郡县释名》山西卷上:汾西县“县在汾河之西也”,故名。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晋州。五代因之。北宋政和末属平阳府。金贞祐三年(1215年)改属霍州。元属晋宁路。明、清俱属平阳府。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50年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与霍县并为霍汾县,同年并入洪洞县。1960年恢复霍汾县,1961年恢复汾西县。1971年属临汾地区行署,2000年属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背斜中轴隆起部与临汾盆地过渡地带。团柏河、对竹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硫铁、铁、铝土、石膏、高岭土、耐火黏土、石灰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陶瓷、焦化、化工、机械、建材、酿酒等。108国道与霍石公路相连。名胜古迹有老爷顶、师家沟清代民居、吉祥碑等。


猜你喜欢

  • 红屏山

    在今江西南城县西。《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红屏山“在府西五里。又名赭面石。高百仞,如赤城。郡治目为印山”。

  • 豚水

    又作遯水。即今北盘江。源于云南宣威市北部,流经贵州西境。汉至南朝称豚水。《汉书·地理志》: “夜郎,豚水东至广郁。” 《水经· 温水注》:“郁水即夜郎豚水也,……东北流径谈藁县,东径牂柯郡且兰县,谓之

  • 孟家沟

    在今河北故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13故城县: 孟家沟 “在县 (治今县东北故城镇) 东二里,漳水决入处也,一名柳行港。自县北达 (景) 州西为青草河,又东北注于千顷洼。今涸”。

  • 那地州

    明洪武元年(1368)改地州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吾隘乡那地村。民国初属广西田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31年废入南丹县。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那、地二州,属宜州羁縻。明洪武

  • 九层楼山

    亦称九层崖。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碧滩北。明代为大藤峡瑶民义军的据点之一。《明史·广西土司传》:成化初,赵辅、韩雍等率兵镇压瑶民义军,“复督兵追蹑,铲山开路,直抵横石塘及九层楼等山”。

  • 小耽镇

    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百里小耽山附近。

  • 扬州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 喀喇沁左翼旗

    清初置,属塔子沟厅 (后属承德府)。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官大海,后迁今县之南南公营子。俗称南公旗。原属直隶,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9年迁治大城子镇 (今

  • 白牙市

    即今湖南东安县治。《清一统志·永州府二》:白牙市“舟车辐辏,为县巨镇”。1947年东安县由紫溪市迁此。

  • 东燕州

    东魏置,寄治幽州军都城。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十七里。《魏书·地形志》 东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领流民置,寄治幽州军都城。”北周废。东魏天平中置,治平昌郡(今北京昌平区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昌平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