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汴水

汴水

①又名汴河、汴渠。《汉书·地理志》 作卞水,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后汉书》始作汴渠,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即古鸿沟)。《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二年(69),“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注:“汴渠即莨荡渠也。”即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经开封,南经通许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南流入淮水。魏晋之际, 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又自开封东循汳水、获水至今江苏徐州市转入泗水一道,逐渐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涡水一道,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干道;自晋以后,遂将这一运道统称汴水。隋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渐为运道所经;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金、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

②隋开通济渠,因自荥阳至开封一段即原来的汴水,故唐、宋人遂将出自河至入淮之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或汴渠。北宋亡后,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遂渐湮废。今江苏泗洪县境,尚残存一段,俗称老汴河,上承睢水,东南流注入洪泽湖。


古水名。(1)《汉书·地理志》作卞水,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后汉书》始作汴渠,疑指卞水所入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即古鸿沟)。魏晋之际,自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至今开封市,又自开封东循汳水、获水至今江苏省徐州市转入泗水,渐次代替了古代自狼汤渠南下颍水、涡水,成为当时从中原通向江南的水运干道;自晋以后,遂将这一运道全流各段统称为汴水。隋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一段汴水渐不为运道所经;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故有时改称这一段汴水为古汴河。金、元后全流皆为黄河所夺,汴水一名即废弃不用。(2)隋开通济渠,因中间自今荥阳市至开封市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故唐、宋人遂将自河至入淮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为汴水、汴河或汴渠。北宋亡后,南宋与金划淮为界,此渠不再为运道所经,不久即归湮废。今仅残存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一段,俗名老汴河,上承睢水,东南流注入洪泽湖。


猜你喜欢

  • 永宁宫

    西晋洛阳宫殿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文选·晋纪总论》 注引干宝《晋纪》曰:永平元年(291),“诛太傅杨骏,迁太后杨氏于永宁宫”。《元河南志》引《洛阳宫殿簿》曰:永宁宫“有连阁二百八十六”。

  • 四溃山

    亦作四璝山、四隤山。又名四马山。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与安徽和县接界。《寰宇记》卷124和州乌江县:“四溃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项羽既败于垓下,东走至东城,所从唯二十八骑,汉兵追者数千,羽乃引骑因四溃山而

  • 牌头镇

    即今浙江诸暨市西南三十里牌头镇。清光绪 《诸暨县志》 卷41 《坊宅志》: 牌头镇 “在二十九都斗子岩下,为婺越通衢。镇东有同文书院”。在浙江省诸暨市西南部、浦阳江两岸。面积85.8平方千米。人口5.

  • 临汀驿

    南宋淳熙中 (1174—1189) 置,属长汀县。在今福建长汀县治东。明崇祯二年 (1629)废。

  • 告成镇

    即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二十四里告成镇。唐曾置告成县于此。在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告成,人口 4550。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取“大功告

  • 石泉水

    即慧山泉。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 马兰城

    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南二十里马兰村。《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下马城”条:“马兰城在县北九十里孔河上,本名马兰村,孔水南流经此,东注于汾。汉、魏、北齐皆尝牧马于此。”在今山西省古交市南。汉魏、北齐时皆放牧

  • 浦州

    唐武德八年 (625) 置,治所在南浦县 (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万州。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南浦州置,治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

  • 搜楞尼岛

    又作蒐楞吉。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南大彼得湾中之阿斯科尔特岛。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19: 蒐楞吉岛在 “珲春东南,距吉林城二千里”。

  • 巴塘宣抚司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置,属雅州府。治所即今四川巴塘县。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巴塘, 西番语。巴、乳牛也。地为广甸,多牛群孳乳处,故名。”另据1986年版《巴塘县地名录》云:“巴塘”藏语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