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复县
三国蜀汉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龚滩镇。一说在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南朝宋元嘉后废。
古县名。三国蜀置,治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属涪陵郡。晋为涪陵郡治。南朝宋元嘉后废。
三国蜀汉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龚滩镇。一说在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南朝宋元嘉后废。
古县名。三国蜀置,治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属涪陵郡。晋为涪陵郡治。南朝宋元嘉后废。
本海安县,后废为镇。北宋属海陵县,即今江苏海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改海安县。(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新通扬运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5
十六国前凉张骏置,治所在大夏县(今甘肃广河县西阿力麻土乡古城)。后废。北魏皇兴三年(469)复置,后又降为大夏县。前凉张骏析武始、晋兴、广武三郡置,治大夏县(今甘肃广河县西北)。以大夏水得名。辖境约当
在今湖北鄂州市南。《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武昌山 “在本 (武昌) 县南百九十里。高百丈,周八十里。旧云,孙权都鄂,易名武昌,取以武而昌,故因名山。《土俗编》 以为今县名疑因山以得之”。古山名。
今蒙古国土拉河。《魏书·蠕蠕传》: “社仑远遁漠北,侵高车,深入其地,遂并诸部。凶势益振,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古水名。(1)又称饶乐水、浇水、浇落水。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北魏登国三年(38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浐河西岸。《新唐书·食货志》:开元中,长安令韦坚兼水陆运使,“坚治汉、隋运渠, 起关门抵长安, 通山东租赋。……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潭于望春楼下,以聚漕舟。坚因使诸舟各揭其郡名,陈其土
西魏恭帝元年 (554) 改兴乐县置,为宋熙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西南嘉川镇。《寰宇记》卷140嘉川县: “取嘉陵江所经为名。” 隋属义城郡。唐武德初属利州。贞观二年 (628) 属静州。十七年(6
即大蕃。指西藏或藏族聚居地区。敦煌文书(《敦煌石室真迹录》卷丙)中有“大番故墩煌郡莫高窟阶处士公修功德记”。
即今广西乐业县西南甘田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凌云县北有甘里塘墟。
①东汉改略阳道置,属天水郡。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西晋属略阳郡。东晋废。西魏改陇城县复置,为略阳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隋开皇二年 (582) 改名河阳县。②南朝宋侨置
即今四川江安县南六十里底蓬镇。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元丰四年 (1081),韩存宝讨沪州蛮,转运副使董钺随军,十月戊辰 (十日)“次底蓬褒”。《永乐大典》 卷2317 《沪州志》 引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