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州

永州

①北齐改西楚州置,治楚城(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隋开皇九年(589)废。

②隋开皇九年(589)置,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大业初改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永州。天宝元年(742)又改零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永州。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州、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市县地。五代时分置全州。元改永州路。

③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今陕西甘泉县北。贞观四年(630)徙治洛盘县(今甘泉县西北)。八年(634)废。

④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军安县(今越南清化省安定东马江南岸)。七年(624)改为都州。

⑤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巴峨。明洪武初废入南丹州。”

⑥辽乾亨三年(981)置,属上京道。治所在长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境新苏莫苏木巴彦诺尔嘎查古城)。《辽史·地理志》 永州:“东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辖境相当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北部、奈曼旗西北部、开鲁县西南部地。金皇统三年(1143)废。

⑦西夏置,在今宁夏银川市南永宁县城附近。元废。

⑧金兴定五年(1221)升永城县置,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蒙古至元二年(1265)复改为永城县。


(1)北齐以西楚州改名,治楚城(一名楚王城,今河南信阳市北长台关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信阳、正阳两市县北部。隋开皇中废。(2)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治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太平御览》引《十道志》:“隋平陈置永州,因永水为名。”《方舆胜览》“永州山川”则称:永山“在零陵县南九十里,州因山以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祁东县以西的湘江(包括潇水)流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包括灌江)以及夫夷水上游地区。唐分今湘江支流潇水中、上游置道州,五代晋又分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置全州。宋辖境仅有今湖南省祁东、祁阳、东安、永州等市县地,属荆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永州路。唐元和年间柳宗元被贬为本州司马,撰有著名的《永州八记》。(3)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巴峨。后废。(4)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洛盘县(今陕西甘泉县境)。辖境不详。贞观四年(630年)废。(5)契丹部族的发祥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此置南楼,乾亨三年(981年)置州,治长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北新苏莫苏木巴彦诺尔)。属上京道。“东潢河,南土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二水合流,故号永州”(《辽史·地理志》)。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部和奈曼旗北部。州东有木叶山,上建契丹始祖庙。东南有广平淀,为冬捺钵所在。金废。(6)西夏置,约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附近。辖境不详。元废。(7)金兴定五年(1221年)升永城县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夏邑、永城和安徽省砀山等县市地。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复改为永城县。


猜你喜欢

  • 阳梁聚

    即春秋宋杨梁邑。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续汉书·郡国志》 睢阳县:“有阳梁聚。”

  • 博瓦子阑干

    在今新疆于田县西南。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7: 克里雅河 “又东北流经博瓦子阑干南,向北分一渠”。

  • 太丘

    即今河南永城县北四十里太丘乡。《史记·六国年表》:周显王三十三年(前336),“宋太丘社亡”。《汉书·郊祀志》:“周显王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西汉置太丘县于此。西晋县废。东晋初,祖逖曾据此。《晋书

  • 思明府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思明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废。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思明路置,治今

  • 干汊河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干汊河在“县西南三里。或以为即汛水也。……今故流渐堙。汉江水涨,则干汊河与古洋河相通,水落则干,因名”。

  • 十笏园

    又名丁家花园。在今山东潍坊市旧城北部胡花牌坊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十一年(1885)丁姜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建筑小巧玲珑,占地少,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廊内建有亭、

  • 百望山

    在今北京市海淀东北。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4:青龙桥“其北斜界百望山,是山丛丛��磈,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清初改名望儿山。

  • 按台山

    即今阿尔泰山的元代译名。又作金山。《元朝秘史》 作 “阿勒台山”。Altai,蒙古语意为“金”。《元史·武宗纪》: 大德十年 (1306) “驻冬按台山……十一年春,闻成宗崩,三月,自按台山至于和林”

  • 冕山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东。《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冕山 “在余干县东五里。相传隋末林士弘退保余干,敌至,市民避居此山得免于难,遂名免山。后人以邑有冠山,又因有吴楚冠冕之名,改曰冕山”。②在今四川喜德县

  • 孝义厅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析咸宁、蓝田、镇安三县地置,属西安府。治所在大山岔(今陕西柞水县北三十里)。嘉庆七年(1802)移治旧县关(今柞水县)。1913年改为孝义县。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