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宁寺碑

永宁寺碑

明建,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姆贡河(恒滚河)口对岸山上。永乐七年(1409)建立奴儿干都司后,内官亦失哈等多次奉命至其地,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宣谕抚慰。十一年亦失哈第三次至奴儿干时,在都司城西南建永宁寺。宣德七年(1432)第十次至其地,见寺被毁,次年遂委官重建。两次建寺皆立碑。永乐碑额题《永宁寺记》,碑文首行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碑阴刻女真文、蒙古文,碑侧刻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的佛教“六字真言”。宣德碑额题《重建永宁寺记》。两碑记述了建立奴儿都司的经过,亦失哈等屡次宣谕镇抚的情况,汉文详列各级官员监造、撰碑文、泥木石工匠名单。永宁寺虽早已堙圯,两碑圪立黑龙江边几达五百年。沙皇俄国侵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后,光绪十一年(1885)曹廷杰奉清政府之命对被占区进行调查时,将碑文拓下公诸于世,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1904年沙俄将两碑拆运藏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博物馆,后又移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


猜你喜欢

  • 调埠寨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 “又西有川江寨、陇村寨、调埠寨、珠场寨,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

  • 罗白县

    北宋皇祐中置,属邕州迁隆寨。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南五十里罗白乡。元属江州。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18年废。古旧县名。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东南罗白。属邕州。明、清属太平府。1918年并入崇

  • 乌沙堡

    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元史·太祖纪》:六年(1211)秋七月,“命庶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即此。

  • 石楼城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舆地纪胜》卷76复州:石楼城,“《晏公类要》:在州西十五里”。《清一统志·汉阳府一》:石楼城“在沔阳州西十五里。《县志》:三阳府侧有故小城,即石楼城”。

  • 焉耆府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升为喀喇沙尔厅置,属新疆省。治所在喀喇沙尔城 (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辖境约当今新疆库尔勒市及焉耆、和静、和硕、博湖、轮台、尉犁、若羌等县地。1913年改为焉耆县。清光

  • 宜沟驿

    即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四里宜沟镇。《方舆纪要》 卷49彰德府汤阴县 “伏道店” 条: “宜沟驿,县东五十里,为榻河递运所,皆往来必经之道。”

  • 丁沟镇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三十六里丁沟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甘泉县东北有丁沟。民国《江都县新志》卷2有丁沟镇。在江苏省江都市中北部、三阳河两岸。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丁沟,人口44

  • 三江碛城

    南宋嘉熙三年(1239)筑,属泸州。故址在今四川江安县西中坝。《方舆纪要》卷72江安县“大江”条下:“《志》云:县西旧有三江碛,控江为险。宋嘉熙三年筑城于此,以御蒙古。或曰三江碛即绵水口也。”

  • 柯理县

    亦作牱里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 属羁縻奉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后废。

  • 小岩山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小岩山亦在司(今西山镇)北,与大岩山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