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寺口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县:水寺口“嘉靖三年,大同抚臣张文锦以镇城孤弱,筑水寺口五堡,遣卒戍之”。即此。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县:水寺口“嘉靖三年,大同抚臣张文锦以镇城孤弱,筑水寺口五堡,遣卒戍之”。即此。
即今湖南祁阳县东南五十里白水镇。明置巡司于此。
即漕矩吒。 唐西域国名。 都城在鹤悉那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南加兹尼)。《新唐书·西域传》:谢 “居吐火罗西南, 本曰漕矩吒, 或曰漕矩, 显庆时谓诃达罗支,武后改今号”。
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境,推河所注。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的鄂罗克湖。《清一统志·喀尔喀》: 鄂罗克泊 “在库冷白尔齐尔地之东南,推河南流入此”。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柘阳寨 “在县东南五十五里。有巡司。《志》 云,司去平洋坑六里,筑寨以守。平洋之险最为要害”。清雍正六年 (1768) 巡司移驻县西南洋口镇。
北宋置,属麻城县。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岐亭镇。在湖北省麻城市西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岐亭,人口 2320。传一岐姓人在此建亭经商,故名。南朝齐、梁岐亭为县治,明嘉靖五年(15
亦名江阳郡。南朝宋置(一说东晋穆帝时置),属益州。治所在汉安县(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三江坝)。齐时辖境相当今四川泸州、泸县、合江、纳溪、江安等市县地。梁移治江阳县(今四川泸州市)。隋开皇三年(583)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旧县城西北隅。俗称武功塔。《清一统志·乾州》:报本寺“在武功县(旧治)西北一里。《长安志》:亦为神尧宅。大中二年改为寺”。塔亦为唐宋时建筑。1987年加固塔基时,发现地宫,出土了金棺
北周武成元年(559)置,为洪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武帝时郡省,以县属同和郡。隋属临洮郡。唐贞观二年(628)移治金通戍(今甘肃岷县西北)。神龙元年(705)并入溢乐县。古县名。北周武成
北魏永安中侨置,属新安桥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常熟县: 耿泾 “在县东北五十里。南通梅李塘。又北接崔浦,复分流北出,与崔浦并注大江。县境三十六浦,崔浦、耿泾,皆要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