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睢社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左传》:僖公十九年(前641),“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续汉书·郡国志》:琅邪国临沂“有丛亭”。注引《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一说在今江苏铜山县附近。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左传》:僖公十九年(前641),“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续汉书·郡国志》:琅邪国临沂“有丛亭”。注引《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一说在今江苏铜山县附近。
一名稠桑河。即今河南灵宝市西沙河。《水经· 河水注》: 柏谷水 “出宏农县南石堤山,……又北流入于河”。《寰宇记》 卷6: “柏谷水,亦名壑涧。”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港头水在县南十五里。源出巴陵县东北九十里之石佛岭,流入县南五里之白泥湖,又东北接县东五里之连家湖,引流为清江口,达于江。”
即今四川巫溪县北三十里宁厂镇二仙山上之仙人洞。《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二仙洞“在监东北十七里,盐泉之侧。峭壁上有石纹,若人相对起伏状。旁有洞,深广莫测。洞中有双松, 中有石塌。前有一池,泉流如注,
古名乌湖岛、呜呼岛。亦作黄城岛。在今山东长岛县北之北隍城岛和南隍城岛。为今庙岛群岛之最北者。光绪 《大清直省地舆全图》 作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为黄海、渤海分界处。
北宋置,属夏津县。即今山东夏津县北三十里新盛店镇。隋开皇末尝置夏津县于此。古镇名。在今山东省夏津县北。金属夏津县。
即曲薛兀儿泽。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牛渚矶。《水经·沔水》:“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郦道元注:“牛渚在姑熟、乌江两县界中。”据《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得精兵万人, 出屯牛渚。”孙皓时,何植曾为牛渚
①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北。《宋史·河渠志》: “石渠之水,则自离堆别而东,与上下马骑乾溪合,凡为堰九。” 《方舆纪要》 卷67灌县: 乾溪“在县东北。湔江所经也。……又东北至彭县界,会于王村河”。②在今
即今安徽南部青弋江支流水阳江。《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阳镇“南唐始曰水阳渡”。以经水阳镇, 因谓之水阳江。长江南岸支流。亦说为青弋江支流。在安徽省东南部。上源西津河源于绩溪县北部,北流至宁国市附近
北宋置,属营山县。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消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