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牙山
亦作槎枒山。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定远县: 槎牙山 “以山势巑屼而名”。《清一统志·定远府》: 槎枒山 “其山巉岩,顶有三叉,奇拔可爱,中有洞曰芝岩洞”。
亦作槎枒山。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定远县: 槎牙山 “以山势巑屼而名”。《清一统志·定远府》: 槎枒山 “其山巉岩,顶有三叉,奇拔可爱,中有洞曰芝岩洞”。
即清凉城。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资治通鉴》: 东晋永和六年 (350),前燕慕容㑺伐后赵, “击邓恒于鲁口, 军至清梁”, 即此。即“清凉城”。
1944年日伪置,治大通(今安徽淮南市大通区)。1945年8月废。
即今四川安岳县西南驯龙镇。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驯龙场“即鱼栈滩,在治西七十里。铺户稠密”。
元至正十五年(1355)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勐卯(今云南瑞丽市西郊)。领原麓川、平缅、镇西、茫施、南甸、柔远、镇康、孟定、木连诸路及威远州、远干州、者乐甸等金齿地,辖境约当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铜城乡西。《寰宇记》 卷151渭州潘原县: “铜城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春秋晋国隘道。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注: “孟门,晋隘道。”又称白陉。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为春秋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五斗口巡司“在县南平洲堡,景泰三年置。嘉靖五年,移置于磨石刀”。后又移至佛山镇,寻复移治平州堡,改为平洲巡司。清顺治七年(1650)复名五斗口
又作干崖甸。宋大理置,属腾冲府。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元改镇西路。赖,又作额。大理置,治今云南省盈江县东北旧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置镇西路。
明嘉靖五年(1526)升峡江镇置,属临江府。治所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巴邱镇。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94年迁今县治(水边镇)。在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属吉安市。面积 1287 平方
一作阿苍烽。唐筑,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唐杜祐 《通典》 卷174敦煌郡: “西北到河苍烽二百四十二里,与废寿昌县分界。” 《沙州都督府图经》: “古阿苍城,周回一百八十步,右在州西北二百四十二里,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