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木岭
亦作楠木岭。在今安徽祁门县东,接黟县界。阊江与新安江分水岭。《方舆纪要》 卷28祁门县“武陵岭” 条下: 榔木岭 “在县东北五十里。《志》云,岭下水分东西,东入钱塘江,西入彭蠡湖,皆有滩三百六十。岭虽平坦,而据地独高也”。旧时江西鱼船溯阊江而上,依次停泊于此岭下,然后越岭东至黟县鱼亭,转入横江水,东下钱塘。此岭道为两江上游最为方便的连接处,有利于赣浙间交通往来。
亦作楠木岭。在今安徽祁门县东,接黟县界。阊江与新安江分水岭。《方舆纪要》 卷28祁门县“武陵岭” 条下: 榔木岭 “在县东北五十里。《志》云,岭下水分东西,东入钱塘江,西入彭蠡湖,皆有滩三百六十。岭虽平坦,而据地独高也”。旧时江西鱼船溯阊江而上,依次停泊于此岭下,然后越岭东至黟县鱼亭,转入横江水,东下钱塘。此岭道为两江上游最为方便的连接处,有利于赣浙间交通往来。
一作加林错。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格仁错。清末辛亥年版 《西藏新志》 卷上: “嘉零湖,在当拉裕穆湖之东。其形自西北斜亘于东南,长四十英里,广八里至十二英里。湖水清澄。自西北隅流出,而入查尔喀特湖。又自其
①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以临谷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前502)二月,“单子伐谷城”。即此。西汉置谷城县。《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径谷城南。”②在今山西隰县东四十五里。《新定九域志》
秦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双城堡大夏河北岸。西汉改属金城郡。东汉复属陇西郡。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复置,为河州治。西秦乞伏炽磐迁都于此。北魏移治今甘肃临夏市,仍为河州治。北周为枹罕郡治。唐复置
唐武德元年(618)置,属共州。治所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四年(621)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析共城县置,治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属共州。四年废。
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清一统志·顺庆府二》:北津楼,“明道人张三丰诗:谁唤吾来蜀内游,北津楼胜岳阳楼”。
即今湖北安陆市西北二十六里青龙镇。清光绪 《德安府志》 卷8 《兵事》: 同治三年 (1864)四月,张总愚 “扰及郡西三里店、白兆山、青龙潭等处”。
五代方镇名。后唐改后梁建宁军置,治所在晋州 (今山西临汾市)。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本梁建宁军,后唐改名,治所在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北宋初废。
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属祁连山脉。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西宁县: 西南有拉脊山。又称小积石山、拉鸡山、唐述山。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贵德县间。为日月山东延部分。近东西走
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 腰带山 “上有石崖绕山之畔,如束带然。中有灵泉寺遗址”。
即锦官城。在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 (锦江)南岸。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锦官城 “锦江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人用作成都之别称。唐卢照邻 《文翁讲堂》诗: “锦里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