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商周时国。芈姓。西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都丹阳 (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南)。后徙都郢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北纪南城)。春秋时国渐强,兼并周围小国,不断与晋争霸。楚庄王曾为霸主 疆域西北到武关 (今陕西丹凤县西南),东到昭关 (今安徽含山县北),北到今河南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战国为七雄之一,疆域又有扩大,东北到今山东南部,西南到今广西东北角。楚怀王攻灭越国,又扩大到今江苏和浙江。公元前278年郢都为秦攻破,徙都陈 (今湖南淮阳县)。前241年又徙都寿春 (今安徽寿县)。前223 年为秦所灭。

②本商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春秋时称为楚丘,为卫国都城。


(1)古国名。芈姓。西周时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东南),周人称其为荆蛮。后迁都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纪南城)。春秋时兼并小国,与晋争霸。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东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北到今河南省南阳,南到洞庭湖南。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78年迁都陈(今河南淮阳县),前241年又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3年为秦所灭。(2)古邑名。本商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春秋称楚丘。


猜你喜欢

  • 鱼龙山

    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七十里南阳乡,东南接石台县界。《方舆纪要》 卷27青阳县 “青山” 条下:“又鱼龙山,在县南七十里。其深谷中有小鱼龙洞,又有大鱼龙洞。水分七流,互相交贯,中多奇胜。”大鱼龙洞称鱼龙前洞

  • 唐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下溠县置,属随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大业三年(607) 属汉东郡。大业末废。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复置,属随州。五代梁乾化三年 (913) 改为汉东县。后唐

  • 马鞍岭

    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零陵县:马鞍岭“岭路险峻,通宁远县界。瑶洞联络,盗贼出没之所也”。在海南省海口市西南。东西走向。因远看形似马鞍得名。为死火山。南、北两火山锥分别称风炉岭和包子

  • 西江

    ①即今广东惠东、惠阳二县市境之西枝江。《舆地纪胜》卷99惠州:西江“发源于九龙山南,二百里抵郡城会龙江,入番禺”。《方舆纪要》卷103归善县:西江“在府东南。源出九龙山,西流与群川水合,至府城东,受西

  • 槐芽镇

    即今陕西眉县东南槐芽镇。清 《郿县志》卷4: 槐芽镇在 “县东三十里”。在陕西省眉县北部。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槐芽街,人口5830。镇以驻地名。相传,宋代此地严冬槐林萌芽,建村

  • 双捷墟

    即今广东阳东县西北漠阳江南岸双捷镇。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有双捷墟。

  • 沙河桥镇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四十四里沙河桥镇。《清史稿·地理志》 河间府:河间县有沙河桥镇。在河北省河间市南部、子牙河北岸。面积70.2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沙河桥,人口 2180。明初建村,以桥为名。

  • 陵罗水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之罗江。《寰宇记》 卷167石龙县: “陵水从禺州扶莱县界流入,会罗水,二水相合为罗陵水。” 《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二水乃陵水、罗水也。……昔有陵、罗二姓居二水之滨,因名之。

  • 婿水镇

    北宋置,属兴道县。即今陕西洋县西南湑水乡。

  • 今西藏定日县。元代八思巴于此置洛万户府。(1)古邑名。又作雒。本商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称成周城,迁殷人居此;同时又筑王城于今洛阳市西王城公园一带,为周人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