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格尔必齐河

格尔必齐河

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格尔必齐河,为石勒喀河小支流。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 在格尔必齐河注入石勒喀河处建分界石碑,黑龙江将军每年派官兵巡查边界。咸丰八年 (1858) 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瑷珲条约》 被俄割占。


又称郭尔毕擦河。在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尼布楚)东北卓尔纳河附近,自北向南流入石勒喀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此河及河源以东外兴安岭为两国东段国界。


猜你喜欢

  • 小池口

    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清属德化县(今九江市),乾隆二十三年(1758)置巡司于此。清余名芳《黄梅兵事续记》:咸丰四年(1854)十月,清军收复孔垅,太平军“退遁小池口”。即今湖北省黄梅县南长

  • 彭城郡

    西汉地节元年 (前69) 改楚国置,治所在彭城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邳县西北部,安徽濉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地。黄龙元年 (前49) 复为楚国。东汉章和二年 (

  • 六鳌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属镇海卫。治所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六鳌镇。清顺治十四年(1657)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六鳌镇。属镇海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读

  • 得胜山

    ①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3扬州府: 得胜山“在府西北三十里。宋绍兴初,韩世忠败金人于大仪,还军至此,因名”。②在今安徽宿松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 得胜山在 “县南四十

  • 罗目江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临江河。《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罗目江 “出峨眉山麓,右溪自小天池以东,左溪自黄茅平以北,直罗目县治之上五里。水石之胜,怪怪奇奇,自是合二溪之委是为江”。《方舆纪要》 卷7

  • 塘㙍墟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 明万历 《高州府志》 卷1: 吴川县有塘㙍墟。 清光绪 《吴川县志》 卷1: 塘㙍墟在 “城西北六十里。 有上下二墟,化州分界”。

  • 鸿雁池

    即旋鸿池。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东、西海子村一带。《魏书·太祖纪二》; 天兴二年 (399)二月,“又穿鸿雁池”。

  • 北随郡

    南朝梁改北随安左郡置,治所在顺义县(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西魏改为南阳郡。

  • 凤羽山

    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罗坪山。《明一统志》卷86大理府:凤羽山“在浪穹县西南三十里。旧名罗浮山。相传蒙氏细奴逻兴时,有凤翔于此,故名凤羽。后凤死,每岁冬众鸟哀吊其上,故又名鸟吊,至今土人于鸟来时举火取之,

  • 无畏山寺

    巴利文作阿跋耶祗厘毘诃罗。为斯里兰卡最古寺院之一。公元前1世纪中,斯里兰卡瓦塔加摩尼王即无畏王所建,东晋法显《佛国记》:“(大)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五千僧……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