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
在今河南郑州市一带。清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7: 柴窑,“五代周显德初所烧。出北地河南之郑州。其地本不宜于陶,以世宗姓柴故名。然当时亦称御窑。入宋始以柴窑别之。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古来诸窑之冠”。
窑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
在今河南郑州市一带。清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7: 柴窑,“五代周显德初所烧。出北地河南之郑州。其地本不宜于陶,以世宗姓柴故名。然当时亦称御窑。入宋始以柴窑别之。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古来诸窑之冠”。
窑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
即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六十二里桃川镇。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置桃川守御千户所,并置巡司于此。(1)在湖南省江永县西南部、高泽源入桃水处。面积139.9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桃川,人口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扎曲及子曲上流。
与“山东”同义。晋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古地区名。与“山东”同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
1933年由长沙县城区设置,为湖南省会。治所即今湖南长沙市。在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湖南省省会。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56平方千米)。人口601.7万(市辖区196万)。辖芙蓉、岳麓、天心
在今新疆民丰县北二百余里尼雅河下游地区。为汉精绝国故址。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无城垣。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两岸。以前斯坦因曾多次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曾多次调查,并予发掘。出土
在今福建永定县南。《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竹箭隘在县南,路出广东大埔县。”
亦作舒班多、说板多、硕板多。即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原系喀木地。清宣统二年 (1910)于硕般多设理事官管辖,翌年设硕督县。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 狮山 “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势雄伟。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人称为紫霞峰”。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狮山 “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峰头大石
①1913年改铜仁县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江口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②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35年2月废。(1)旧县名。又称江阳县。川陕苏区设。19
北齐置,治所在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东北)。寻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