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林头镇

林头镇

又作淋头集。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镇。清乾隆 《含山县志》 山川全图: 西南有林头。


(1)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头,人口1.8万。传为东晋降将姚襄拎头自刎处,后演变为林头。1949年设林头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61年改林头公社,1984年置林头镇。1992年张町、福山二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水泥、砖瓦、化纤针织、铸冶等厂。镇西有姚晋庙。淮南铁路、合巢芜高速公路、合芜公路经此,裕溪河设航运码头。(2)在广东省电白县中西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8.3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头圩,人口 6400。昔有商贩摆卖于一橄榄树下,后渐成圩集,称榄头圩。“榄”方言与“”谐音,故名。1950年为电白县第四区。1958年置林头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地处沙琅江谷地平原区。产稻、花生、甘蔗、荔枝。有农副产品加工、玉饰磨制、手套、木器、香料等厂。七那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勐 (猛) 朗坝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清光绪十八年 (1892) 至三十四年 (1908) 为镇边厅治。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迁治于此。1959年设勐朗镇。

  • 保定路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顺天路置,治所在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太行山以东,潴龙河、唐河、拒马河之间及定兴、高碑店、雄县、深泽、深州、辛集等县市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保

  • 严道铜山

    在今四川荥经县北三十里。《汉书·邓通传》: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

  • 宽河

    ①在今天津市西郊。初为河流,清末淤塞,今仅存地名大宽河。同治 《静海县志》 丑集: “宽河在县东三十五里,今淤塞,略有形迹。”②又名豹河。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之瀑河。《明史· 地理志》 北平都司宽河

  • 和林格尔县

    1912年改和林格尔厅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清康熙时于此置二十家子台站。蒙古语称为和林格尔,故名。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归绥道。1928年属绥远省。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

  • 平靖关

    义阳三关之一。亦作平静关。又名西关。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豫、鄂交界处。《元和志》卷9义阳县:“故平靖关城。在县南七十六里。旧有此关,不知何代创立。按义阳有三关之塞,此其一也。……长老云:此关因山为障,不

  • 龙川江关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龙川江西岸。《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龙川江关“在司城东七十五里江之西岸”。《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龙川江关“在州东七十里。江之西岸有龙川桥,江上旧编藤铺板,名曰藤桥。明

  • 凭 (憑) 虚洞

    亦名牟珠洞。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十五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凭虚洞 “旧名母猪洞,明丘禾实易以今名。洞中周如华盖,石乳滴成岩窦,奇胜难名”。

  • 秦中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这里为秦国地而得名。《汉书·娄敬传》 有 “秦中新破” 句,唐白居易有 《秦中吟》 诗。皆指此。古地区名。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汉书·娄敬传》:“秦中新破。”

  • 鲁家汇 (匯)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三十六里鲁汇镇。清光绪 《南汇县志》 卷1: 鲁家汇 “明举人鲁道昆居此,闸港至此稍折而南”。故有鲁家汇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