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松源镇

松源镇

①五代王闽置,故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南唐保大九年 (951) 升为松源县。

②北宋置,属程乡县。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


(1)在浙江省庆元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松源。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置县后历为县治。1949年为城厢镇,1950年分后田、城内二镇,1953年合为城关镇。1958年改为公社,1975年复称城关镇,1984年以松源溪流经改今名。1992年大济、和山、星光三乡并入。产稻、香菇、蔬菜。有汽车修配、竹木制品、建材、纺织、茶叶加工等厂和铅锌矿。有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之一。菊江、龙政公路经此。有孔庙、官井、卢福神庙等古迹。(2)在福建省松溪县东南部、松溪中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松源,人口2.4万。五代闽置松源镇。因河得名。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始为松溪县治。1950年设城关镇,后撤。1961年由红旗公社析置城关镇,1984年改今名。境内为松溪河谷盆地,地势平坦,为县商品粮基地。盛产甘蔗、花生、烟草、茶叶等,为闽北茶叶产地之一。工业以粮食加工和制茶为主,还有造纸、森工和大理石装饰仿古家具等。小浦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湛庐山,传为欧冶子铸剑处,山上有清凉寺。还有宋代奎光塔、九龙窑遗址等。(3)在广东省梅县东北边缘、松源河上游,邻接福建省。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松源圩,人口 2550。古时驻地松林茂密,古木参天,故名。明末清初,嘉应州曾在山门寺设松源分州府。清末设松源堡,1948年设松源乡。1958年梅县、蕉岭合并属梅东公社,1961年梅、蕉分县设松源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7年设镇。属松源河上游山地丘陵。主产稻,并产花生、甘薯、木薯等。盛产烤烟。林产松、杉、竹、油茶、松香等。有铁、锰、煤、石灰石等矿。特产麦芽糖,烤烟、竹木制品较有名。有锰化、松香、农机、木器、铸锅、炼铁、石灰等厂。是闽、粤两省邻县边境农贸集市。松蕉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布拉可巴什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距阿合兰干八十里。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布拉可巴什“柴草俱无,有数泉流入小冰海,泉边青草无多”。

  • 大金沙江

    即今缅甸境之伊洛瓦底江。明、清称金沙江,见《明一统志》。为区别于云南北部的金沙江,此又称大金沙江。《明史·地理志》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北有大金沙江,其上流即大盈江也。源出青石山, 自孟养境内滚经司北江

  • 兴国江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潋江水。《清一统志·赣州府一》:潋江水“在兴国县东。源出县东北蜈蚣山,西南流,三寮、营前二水, 自县东西流入之。过衣锦泷,樟木水自大镬岭西流入之。又径龙下川至县东,与北来之ณ

  • 大耗子岛

    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南獐子岛之东大耗子岛。明《辽东志》卷1:耗子岛在“(金州卫)城南四百里”,有大小二岛,其东为小耗子岛。民国《奉天通志》卷83金县:大耗子岛在“城东一百八十里”。

  • 嶍峨县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降嶍峨州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郊登云村。《元史·地理志》 嶍峨县: “昔嶍倪蛮居之,后阿僰酋逐嶍倪据其地,至其孙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户。” 《清史稿

  • 蒙舍镇

    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元代废。

  • 虹溪镇

    即今云南弥勒县西南六十三里虹溪镇。旧名十八寨,清光绪十七年 (1891) 改今名。在云南省弥勒县中南部。面积166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虹溪,人口9990。原名十八寨,明嘉靖初设守御千户

  • 阿哈塔克山

    一名阿格山。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2:阿格山“阿格塔克水出焉。……在于阗县境东南。缠回谓后为阿格,谓山为塔克,犹华言后山也。其地产金。积雪不消,瘴疠尤甚,采金者惟夏月可入”。

  • 长乐郡

    ①北魏改长乐国置,属冀州。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等县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福州置,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

  • 柏仁县

    东魏改柏人县置,属南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隋属襄国郡。唐属邢州,天宝元年 (742) 改名尧山县。古县名。东魏改柏人县置,治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尧城。属南赵郡。隋属襄国郡。唐属邢州。天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