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县
南朝梁大同中置,为东巴州治。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以木马河为名。后废。
南朝梁大同中置,为东巴州治。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以木马河为名。后废。
①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净因寺。《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卓锡泉 “甚深。一曰千人井。井甃万佛,又曰万佛井。流山下汇为溪,澄清不竭,土人名曰夕溪”。②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南华寺。唐禅宗六祖慧能浣衣卓锡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南恭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贞观十二年 (638) 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境。属蒙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即今山东莱西市(水集镇)。旧属莱阳县,1940年于此置莱西县。
明末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小姓乡。《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小姓寨土百户“其先郁从文,于明末归附,授长官司职衔印信,管束番众。顺治年间,将明时印信号纸呈缴”。清改为小姓寨土百户。
又名沉水山、象山、象鼻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唐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 “漓山在訾家洲西,一名沉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 《寰宇记》 卷162临桂县: “漓山在城南二里。漓水之阳,因以名焉。
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明成化八年(1472)置巡司于此。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资治通鉴》:东晋隆安二年(398),“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即此。(1)古地名。即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明成
一名石镜亭。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石照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有石如镜,石色苍涩,无异凡石,每为西日所照,则炯然发光”。明崇祯十六年(1643),石忽失。不久,亭亦废。清康熙时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三十里董村乡。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南皮县东南董村。属勃海郡。东汉省。
隋大业元年 (605) 改归德县置,属庆州。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元和志》 卷3洛原县: “因洛水所出为名。” 大业初属弘化郡。十三年(617) 废。唐贞观二年 (628) 复置,属庆州。五代时废
亦名天隳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明曹学㻇《蜀中名胜记》卷3:“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土人呼曰天回,今谓之天回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