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朝阳镇

朝阳镇

①清置,属海龙府。即今吉林辉南县 (朝阳镇)。1949年辉南县迁治于此。

②即今黑龙江省嘉荫县治。民国 《黑龙江志稿》卷2: 佛山县 “民国十六年置佛山设治局 (佛山镇,有观音山,故名。属黑河道)。十八年改县,十九年迁今治朝阳镇”。1955年改佛山县为嘉荫县。


(1)在山西省寿阳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县城新开路,人口2.7万。自隋代起历为县治。1950年属寿阳县一区。1953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2001年七里河并入,城关镇更名朝阳镇。因城内有朝阳阁故名。产小麦、玉米、谷子、莜麦、荞麦、豆类。有煤、矾石矿和化肥、磷肥、建材、制胶等厂。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公路、榆盂等公路经此。古迹和纪念地有文昌阁尹灵芝烈士陵园等。(2)在辽宁省昌图县东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邱家,人口320。以前驻地朝阳堡得名。1958年设朝阳乡,同年并入八面城、��鹭公社。1961年设朝阳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改镇。二道河经此。主产玉米、高粱等。有饲料加工、制砖等厂。双八公路经此。(3)在吉林省舒兰市中部偏西。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朝阳街,人口1760。因地处朝阳川,故名。1910—1940年曾为舒兰县治,故有老县城之称。1949年为朝阳区,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当年置镇。主产玉米、大豆。有煤矿、砖瓦场、农机修配厂等。吉五公路、舒白公路于此交会。(4)在吉林省辉南县西北部、大柳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9.2万。镇人民政府驻朝阳,人口7.7万。因坐落在大柳河北岸、横虎山南麓,故名朝阳;一说此镇依山傍水,东、西有二山环抱,二山名东、西凤凰山,山下各有一村,称东、西凤舞,此镇地处两山之间平坦处,故取“双凤朝阳”吉祥之意,名之“朝阳”。1949年辉南县人民政府迁此。同年设朝阳镇,1958年改公社,1964年复镇。2001年双凤乡撤销并入。镇郊以种蔬菜为主。有制药、钢圈、味精等厂。沈吉铁路及营抚、朝六、辉桦公路经此。(5)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东南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金星村,人口2530。1956年设朝阳乡,1958年成立机电公社朝阳分社,1960年改隶动力乡公社,1984年复设朝阳乡,2001年设镇。主产蔬菜。有养牛业、建材业。(6)在黑龙江省嘉荫县东部,北濒黑龙江,隔江与俄罗斯相望。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朝阳,人口1.3万。1913年设朝阳镇,1930年县治由保兴镇迁此。1933年改佛山村,1948年改佛山区。1952年复朝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复镇。农产玉米、小麦、大豆、稻等。渔产大马哈鱼、鲟鱼、鲤鱼等。有农机修造、木材加工、粮油加工等厂。公路通伊春等地,黑龙江有码头。(7)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东北部。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县,人口7000。以“朝着太阳、生机勃勃”之意,取名朝阳。1949年设朝阳乡,1958年与新县乡合并为云台公社朝阳管理区。1961年析置朝阳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6年改置镇。2001年10月云台区撤销后划归连云区。产小麦、稻、玉米、葡萄、苹果。有机械、卫生材料、磁性材料、油漆、化工等厂。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境北东西。古迹有西汉艾不城、明、清石刻等,是花果山风景区的北大门。(8)在安徽省灵璧县北部。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朝阳集,人口1480。以驻地村命名。1947年置朝阳乡,1958年改公社,1969年并入九顶公社。1980年复设朝阳公社,1984年撤销,1986年置朝阳镇。1992年崔楼、唐庄、陆圩、马集等乡并入。产小麦、玉米、油菜籽、大豆等。特产奇石、大理石、苹果。有水泥、碎石等厂。104国道经此。(9)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中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朝兴,人口110。以驻地得名。1992年设步文镇。1997年由步文镇析置。有粮食加工、五金塑料、食品罐头等厂。福建省甘蔗研究所和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此。郊柏公路穿境。(10)在河南省孟津县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朝阳,人口1400。传原为帝王仓库,为夸耀财广物盛,取名海资。1965年改名朝阳。1956年建海资区,后改乡,1958年改海资公社,1965年改朝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烟叶等。有空压机、唐三彩、食品等厂。洛孟公路经此。古迹有官庄魏文帝冢、卦沟遗址等。(11)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西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朝阳,人口1000。以境内朝阳山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张家场。1949年为张家乡,1958年改朝阳公社,1984年改朝阳山乡。1992年改朝阳镇,永远乡并入。主产甘蔗、油菜籽、花生、黄麻、柑橘、生猪等,特产柑橘、甜酒酵母。有农机、粮油加工、砖瓦、酿酒、建筑等业。是内江、威远、觉中三县边境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内威公路经此。(12)在贵州省荔波县中部偏西、樟江河畔。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交朝村,人口1200。原名巴灰,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放牛坡。1931年开办朝阳小学,改今名。1942年建朝阳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1984年复朝阳乡。1991年朝阳、王蒙二乡合置朝阳镇。产花生、辣椒、红麻、柚、柑橘。有农具修理、缝纫、粮油加工等厂。为县内主要集市。荔小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石堂

    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巡司于此。集镇名。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第一旗山北侧。属虎浿乡。人口 5100。有畲族。山上石窟宽阔如堂,故名。西北部东宝山、白狮子有矽卡岩型铅锌矿

  • 莲芍县

    即莲勺县。故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来化镇村。《水经·渭水注》: 白渠 “又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

  • 悬山岙 (嶴)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清顺治十七年(1660),张煌言抗清失败,结茆悬山岙,康熙三年(1664)被俘。

  • 荔波县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

  • 幽丘

    春秋宋邑。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左传》: 成公十八年 (前573),“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废黄河北岸。《左传》成公十八年(前573年):“楚子辛、郑皇辰

  • 石硊河

    在今安徽芜湖县西,为漳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芜湖县:“南有鲁明江,一名鲁港,又有石硊河,俱注大江。”清嘉庆《芜湖县志》卷1:石硊河“在县(今芜湖市)南四十里。源出石硊山,过石硊市合鲁港河入大江”。

  • 和平镇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四十里和平镇。宋 《嘉泰吴兴志》 卷10: 长兴县有和平镇。《方舆纪要》 卷91长兴县: 和平镇 “在县南五十里。宋置税务于此,元改巡司。明初废”。(1)在山西省汾西县东南部。面积86

  • 清梁城

    即清凉城。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资治通鉴》: 东晋永和六年 (350),前燕慕容㑺伐后赵, “击邓恒于鲁口, 军至清梁”, 即此。即“清凉城”。

  • 且末镇

    唐置,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于寘东距且末镇千六百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文化路。镇以县名。镇区三面为农区环抱,

  • 中镇水

    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之大渡河。《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左路由下马胜溪至古金寺,渡中镇河,有中镇巡检戍之。”《清一统志·嘉定府一》:阳江,“《旧志》:大渡河自黎大所穿野夷界至中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