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普陀山

普陀山

①或作补陀落迦山。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宋 《宝庆四明志》 卷20昌国县: “普陀洛迦山在东海中,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 今系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洛迦”,梵文意为 “小白花”。

②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北。清雍正 《惠来县志》卷3: 普陀岩山 “在县西北十里,五朝山之西。两石夹峙,岩祀普陀佛。……前后荔枝百株,实颇佳”。


(1)在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群岛属岛。岛呈狭长形,南北纵长6.7千米,东西横宽4.3千米,面积11.68平方千米。山体大部分为花岗岩构成。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3米。据《普陀山志》载,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居民张氏舍宅为院于双峰山下,号“不肯去观音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将普陀山佛教各宗统一归于禅宗。嘉定七年(1214年),又规定该山以供奉观音为主。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历朝相继兴建寺院,曾一度有寺院、庵堂和茅篷228个,僧尼4100多人。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中国清代建筑群的典型。岛上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门、西天门等风景点20余处,幽洞奇岩,海景变幻。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里公园中心。西麓元风洞,又叫玄风洞、芫荽岩,洞内凉风习习,炎日消暑。洞北为普陀门,右侧护碑亭中有唐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碑,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和明包裕的《重修广西省城碑记》等珍贵碑刻。山有普陀石林、观音洞、普陀岩、玄武洞、摘星亭等胜景。

普陀山千步沙·百步沙


猜你喜欢

  • 腾川县

    元置,为筠连州治。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后废入筠连州。古县名。元置,治今四川省筠连县。为筠连州治。明洪武初废入筠连州。

  • 罗村寨

    在今贵州仁怀县境。《明史·吴广传》: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之役,广军出合江,屯二郎坝 (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陶洪、安村、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他部来归者数万”。约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

  • 中嶆百纳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明洪武五年(1372)改置中曹长官司,移治今贵阳市西南中曹。

  • 台州湾

    即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口外之台州湾。因为此地旧为台州府(治今临海市)之出海口,故名。(台tāi)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海域、椒江口外。因地处旧台州府之出海口,故名。港湾优良。海湾呈喇叭状,北起白沙山,南

  • 石沟

    集镇名。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北部、黄河北岸山坳里。属青白石乡。人口910。村南有沟,沟南端有岩石显露,故称石沟。村以沟名。为兰州白兰瓜重要产地之一。有公路通市区。

  • 都含海口营

    在今广东高明市 (高明镇) 附近。《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 都含海口营 “在县 (治今明城镇) 东四十里,近大江,嘉靖二十三年置”。

  • 山河堰

    一名柳边堰。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宋史·河渠志五》:“兴元府山河堰灌溉甚广,世传为汉萧何所作。嘉祐中,提举常平史炤奏上堰法,获降敕书,刻石堰上。中兴以来,户口凋疏,堰事荒废,累曾修葺,旋即决坏。乾道七年

  • 幽都山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1 昌平州: 幽都山,“ 《志》 云: 山在州西北,古幽州以此名”。

  • 永昌卫

    ①明洪武三年(1370)改永昌路置,属陕西都司。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二十六年(1393)改属陕西行都司。辖境约当今甘肃金昌市及永昌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改置永昌县。②又称金齿卫。明洪武十五年(1

  • 带方郡

    东汉建安时公孙康析乐浪郡南部置,属幽州。治所在带方县 (今朝鲜黄海北道凤山土城内)。以带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南北道、京畿道及江原道北部地。西晋建兴元年 (313) 侨治棘城 (今辽宁义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