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又称晋察冀边区。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 (今石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分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1937年10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向察南、冀西挺进,创立了北岳根据地。同时,冀中党的地方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开辟了冀中根据地。1938年1月,建立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3月,一部分部队挺进平 (北平) 西,开辟平西根据地。6月,又与第一二○师一部挺进冀东,配合冀东人民的抗日大起义,开辟冀东根据地。1945年在大反攻作战中,晋察冀边区收复了张家口、宣化、山海关等七十多座城市,解放了热河、察哈尔两省的全部和河北省的大部,山西、绥远、辽宁省的一部,使晋察冀边区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


猜你喜欢

  • 楮皮岭

    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梅子岭” 条下: “又县东南四十里有楮皮岭,居人多造纸于此。”

  • 鸡笼山

    ①又名龙山、钦天山。俗称北极阁。即今江苏南京市解放门内鸡鸣山。《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鸡笼山”条引《舆地志》云:“其山状如鸡笼,以此为名。晋元帝等五陵并在山之阳。”《宋书·雷次宗传》:元嘉十五年(

  • 临平亭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后汉书·明帝纪》注引 《帝王世纪》: 原陵“在临平亭东南”。又,同书《皇后纪》: 和帝阴皇后“葬临平亭部”。《水经·河水注》: “河水右径临平亭北。” 即此。

  • 李官桥镇

    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丹江水库内。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集镇》:李官桥“在顺阳保。城东南九十里,旧四大镇之一。今有大集”。

  • 弩滩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黔江中。《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弩滩在 “府西北五十里。当大藤峡口,水涌而迅,势如发弩,因名。嘉靖五年,藤峡以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为乱,指挥潘翰臣诱杀之”。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空同山

    ①一作空峒山、崆峒山。在今宁夏固原县西之六盘山。《庄子·在宥篇》: “ (黄帝) 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空桐”; 《孝武帝纪》: 元鼎五年 (前112

  • 都黎县

    北宋置,属羁縻文州。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北宋崇宁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属邕州。后废。

  • 赖远镇

    北宋置,属荣德县。在今四川荣县西南七十里。

  • 吴凤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吴凤乡。吴凤原为一汉人名,任清康熙、乾隆时之通事。相传吴凤为改变当时山胞杀人头祭神的恶习,舍生取义,后人为纪念他,遂以吴凤为乡名。

  • 水峡堡

    亦名水流崖堡。明成化四年(1468)置,属泸州卫。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方舆纪要》卷72泸州卫“洞扫堡”条下:“水峡堡在卫东南一百里,亦曰水流崖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