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昭乌达盟

昭乌达盟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崇德至清康熙年间,陆续将蒙古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八部编成十一旗,共为一盟,会盟地定于翁牛特左旗境内的昭乌达,故名。隶于理藩院,并受热河都统节制。盟境相当今内蒙古赤峰市大部及哲里木盟开鲁县和奈曼旗、扎鲁特旗。清代于其地先后设置乌兰哈达厅 (后改赤峰县,又升赤峰州)、开鲁县、林西县、经棚巡检司。1914年本盟隶属热河特别区。1928年隶热河省。伪满时期被撤消。1946年复设昭乌达盟,盟府驻林东镇。1949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以原热河省所属赤峰市,宁城、乌丹二县及敖汉、翁牛特、喀喇沁三旗划归本盟,1956年盟府由林东迁至赤峰。1969年改属辽宁省。1979年还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消昭乌达盟,原辖旗、县划归赤峰市。


旧盟名。1947年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辖林东、林西、经棚三县及巴林左、巴林右、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等四旗。行政公署驻林东县(今巴林左旗)。1949年撤林东县,并入巴林左旗。1950年撤经棚县,并入克什克腾旗。1955年热河省撤销时划入赤峰、林西、乌丹三县和喀喇沁、敖汉、翁牛特三旗,并迁治赤峰县(今市)。1956年撤乌丹县,并入翁牛特旗。1969—1979年期间一度划入辽宁省。1983年撤销,辖区并入赤峰市。


猜你喜欢

  • 三江寨

    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三江场。明、清置盐课司于此。

  • 战国魏邑,即今山西武乡县西北故城镇。《水经·浊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二年(前359),“郑取屯留、尚子、涅”。古邑名。战国魏邑。即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古本竹书纪年》:周显王十

  • 掖庭宫

    在今陕西西安市北,唐太极宫西。宋敏求《长安志》 卷6: “宫城东西四里,南即皇城,北抵苑掖庭西门,贞观二年勅左丞戴胄于掖庭西门简宫人出之。按: 掖庭宫盖高祖所起,宫人教艺之所也。”

  • 朱室坞

    在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洛思峰下。《水经·渐江水注》:“(浙)江之西岸有朱室坞。句践百里之封,西至朱室,谓此也。”

  • 汤林铁路

    即南伊铁路。从今黑龙江伊春市东南之南岔至伊春。即“南乌铁路”。

  • 小耗子岛

    在今辽宁长海县东南,大耗子岛东北。明《辽东志》卷1:耗子岛在“(金州卫)城南四百里”。有大、小二岛,其西为大耗子岛。民国《奉天通志》卷83金县:小耗子岛在“城东一百八十里”。此记载较《辽志》准确。

  • 仙凫县

    唐大历四年(769)置,属仙州。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五年(770)废。古县名。唐大历四年(769年)置,治今河南省叶县南。属仙州。五年废。

  • 平麓城

    又称麓川城。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方舆纪要》卷119陇川宣抚司:麓川城“旧麓川宣慰司治此。……(万历)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

  • 不曹水

    即今四川万源、宣汉境之后河,为渠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宕渠县:“不曹水出东北徐谷,南入灊。”

  • 石梯岭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三十五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梯岭,“由临武至桂阳别径也。山岭一道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