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明溪县

明溪县

1932年改归化县为明溪县,属福建省。治所即今福建明溪县。因明溪为名。


在福建省西部。属三明市。面积 1709 平方千米。人口11.5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雪峰镇。明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将乐、沙县四县部分地于明溪镇置归化县,属汀州府。清仍之。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32年因与绥远省归化县同名,改为明溪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汀州府山川:明溪“在归化县北,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五通凹,流经城西五里,其源始大……至县东三里溪旁,有大小二阜,相对如明字,因曰明溪”。县因明溪为名。1931—1934年曾为中央苏区辖县。1949年属第七专区,1950年属永安专区。1956年与三元县合并为三明县,改属南平专区。1959年省入三明公社筹备委员会(1960年改置三明市)。1961年析原明溪县地复置三明县,属三明市。1964年复名明溪县,属三明专区(1971年改称三明地区)。1983年属三明市。地处武夷山中段,渔塘溪横贯东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大豆、甘薯、油菜籽、香菇、茶叶。森林覆盖率73%,以松、杉、竹为主。有萝卜岩楠木自然保护区,有猕猴、穿山甲、白闲、云豹、沈水樟、香榧等珍稀动植物。胡坊乡有近万亩杜仲林。土特产有华山茶、肉脯干。矿产有钨、宝石、稀土元素。工业有机械、森工、化学、造纸、电子、医疗器械等。名胜有滴水岩和龟山洞。下甘、洋万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京西南路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分京西路南部地置,治所在襄阳府 (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及河南伏牛山以南,四川大巴山与湖北荆山以北,陕西子午河以东,河南桐柏及湖北随州、京山以西地区。南宋时有所

  • 西唐店

    一名西汤店。即今山西沁县西北四十里西汤乡。《旧五代史·晋书·赵德钧传》:五代唐清泰三年(936),赵德钧“自吴儿峪路趋昭义,与延寿会于西唐店”。即此。北宋置西汤镇。

  • 任公村

    在今安徽歙县北四十里。《寰宇记》卷104歙州歙县: “昉邨在县北四十里。俗说任昉为新安太守,因行春至此,爱其云溪,缘源寻幽,累日不返。百姓因名其溪为昉溪,溪旁邨为昉邨。……大中十年刺史卢潘改曰任公邨、

  • 萑谷

    东周属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 (周敬) 王次于萑谷”。古邑名。春秋邑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 冷水关

    ①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冷水关在“县西三十里。两山夹道如门。相传三国时曹魏设隘于此。今有巡司戍守”。②明置,属南川县。即今四川南川市北一百里冷水关乡。

  • 长和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曾州。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天宝后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南,属曾州。天宝后地入南诏。

  • 新杭县

    1934年6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新泉 (原连城县新泉地区)、上杭二县合置,治通贤 (今福建上杭县北通贤乡)。1935年1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4年6月由新泉、上杭两县合置,治今上杭县北通

  • 汤卜赤八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汤卜赤八千户。藏文史籍《西藏王臣史》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汤卜赤八(汤波且)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

  • 正定县

    清雍正元年(1723)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县置,为正定府治。治所即今河北正定县。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4镇、5乡

  • 进乘县

    东汉改进桑县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兴古郡。东晋废。古县名。东汉改进桑县置,治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境。属牂柯郡。东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