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
在辽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西。古为山东人渡海至辽东的顺路,故名旅顺。明置旅顺口关于此。明 《辽东志》 卷2: 旅顺口关在 “ (金州) 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后金天聪七年(1633) 六月,皇太极遣军攻克旅顺口,遂派军驻守。清光绪六年 (1880) 为北洋舰队之军港。二十年(1894) 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侵略军占据。二十四年 (1898) 又被帝俄强租。三十一年 (1905) 日俄战后,复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
在辽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西。古为山东人渡海至辽东的顺路,故名旅顺。明置旅顺口关于此。明 《辽东志》 卷2: 旅顺口关在 “ (金州) 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后金天聪七年(1633) 六月,皇太极遣军攻克旅顺口,遂派军驻守。清光绪六年 (1880) 为北洋舰队之军港。二十年(1894) 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侵略军占据。二十四年 (1898) 又被帝俄强租。三十一年 (1905) 日俄战后,复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属扬州。治所在石阳县(今江西吉安市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县(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西晋太康中复徙治石阳县。辖境大大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方舆纪要》卷31长山县:干沟河“出长白山,东流入孝妇河”。
又名大面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0灌县: 赵公山 “在县南九里。隋嘉州太守赵昱居此,有道术,斩蛟治水。唐太宗封神勇大将军,明皇时进封赤城王”。
①夏、商、周时国。又作辛、侁或姺。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左传·昭公元年》: “商有姺、邳。” 《孟子·万章上》: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史记·夏本纪》 《索隐》 引 《系本》: “鲧取有辛氏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析博昌县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里。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属乘州。六年 (623) 又废。②北宋皇祐四年 (1052) 升新河镇置,属冀州。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一带长江滨。《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 秋,“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人不出而还。子囊殿,以吴为不能而弗儆。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楚人不能相救,吴人败之,
在今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为吐蕃王朝(约629—842)征服;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普兰,为阿里三部之一。元代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南五里。《越绝书》 卷2: “昆湖周七十六顷一亩。去县七十五里。一名隐湖。” 明王鏊 《姑苏志》 卷10: “昆承湖或云昆湖,在昆山北。承湖在昆山西北。二湖合而为一,亦名八字湖,纵广各
在今云南晋宁县 (昆阳镇) 东北二十四里,滇池东岸下梁王。《方舆纪要》 卷 114晋宁州: 忽纳寨 “在州 (治今晋城镇) 西。明初瓦尔密闬曲靖,破走入晋宁州忽纳寨,赴滇池死,即此寨也”。在今云南省晋
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永川河。源出麦积山,北流入渭水。《水经· 渭水注》: “水出西南泾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东北历董亭下。……其水东北流注于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