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方城县

方城县

①西汉置,属广阳国。治所在今河北固安县西南十七里方城村。东汉属涿郡。三国魏属范阳郡。晋属范阳国。北魏属范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

②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置,属襄城郡。治所即今河南方城县。《元和志》卷21:“取方城山为名。”西魏为襄邑郡治。隋属淯阳郡。唐属唐州。北宋庆历四年(1044)废入南阳县,元丰元年(1078)复置。金为裕州治。明洪武初废入裕州。1913年复置,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③北魏普泰元年(531)置,为安州及广阳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在今密云县境内。北齐废。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固安县西南方城。属广阳郡。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封刘放于此,置方城侯国,属范阳郡。西晋国除仍为方城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省。(2)今县名。在河南省西南部。属南阳市。面积2542平方千米。人口98万。辖7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因县境东北部有方城山得名。《元和郡县志》方城县:“取方城山为名。”春秋为楚方城地。秦置阳城县(治今方城县城东),因地处方城之南得名,属南阳郡。西汉改阳城县为堵阳县,因地处堵水(今三里河)之北而得名。东汉、三国魏因之。南朝宋改称赭阳县。北魏废赭阳县,置方城县,治今方城县城,属襄城郡。隋属淯阳郡。唐属唐州。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废方城县,元丰元年(1078年)复置。金泰和八年(1208年)置裕州,治方城县。元因之。明初废方城县入裕州,属南阳府。1913年废裕州置方城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南阳专区,1969年属南阳地区,1994年属南阳市。地处南阳盆地北缘,白河流经西部边缘,干江河、澧河、潘河、三里河、赵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豆类、芝麻、棉花、烟叶、花生为主。矿产有萤石、滑石、石英、金、铜、铅、锌、金红石、重晶石等。工业有采矿(萤石、滑石、石英)、化肥、酿造、化纤、乳品、食品加工等。焦柳铁路、郑南西线公路经过西部边缘,郑南公路和方南、方社公路在县城相交。名胜古迹有平高台遗址、楚长城要塞遗址、汉博望城遗址、汉廷尉张释之祠、北宋襄汉漕渠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康村

    在今河北望都县东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4: 宋真宗咸平六年 (1003),定州行营都部署王超发兵千五百人战于望都县,副部署 “王继忠常以契遇深厚,思戮力自効,与敌战康村”。即此。在今河北省望都县东

  • 笼瓮城

    在今四川越西县境。《宋史· 蛮夷传四》: 淳熙二年 (1175),“两林蛮王弟笼畏及酋长崖来率部义等攻邛部川之笼瓮城,不克,大掠而去”。

  • 蓼堤 (隄)

    一作漻堤。故址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北绵延至商丘县南,约三百余里。传为西汉梁孝王所筑。《隋书· 于仲文传》: 仲文 “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大败 (檀) 让军”,即此。《元和志》 卷7开封县: 蓼堤 “在

  • 罗罗

    亦名卢鹿、 倮㑩、 罗落、 落落、 猓猓。 今四川彝族的古称。主要分布于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元代于其地置罗罗斯宣慰司。

  • 敖汉旗

    后金崇德元年 (1636) 置,属内蒙古昭乌达盟。驻古尔板图尔噶山 (又名鼎足山,在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内),后迁至今敖汉旗西北公爷府。清光绪间又迁往今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 (东老府)。宣统三年

  • 怀远城

    北宋明道三年(1034)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偏城附近。《宋史·夏国传》:庆历元年(1041)二月,“攻渭州,逼怀远城”。即此。后改为怀远砦。宋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庆历元年(104

  • 普慈郡

    南朝梁普通中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北周属普州。辖境相当今四川乐至、安岳二县及遂宁市部分地。隋开皇三年(583) 废。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多业县(今四川乐至县东北)

  • 虎眼泉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八里旧县。《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虎眼泉 “在昌平旧县西北城下,流至丰善村入榆河”。

  • 林家店

    ①即林家甸。今黑龙江省林甸县。②亦名林扒镇。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林扒镇。清乾隆 《邓州志》 卷5 《集镇》: 林家店 “在州西南五十里。有集”。

  • 废丘县

    秦改犬丘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阜寨乡附近。《史记· 项羽本纪》: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三年 (前204) 改为槐里县。古县名。秦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