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印度尼西亚之宾坦岛。《元史·英宗本纪》: 至治三年 (1323) 二月,“天寿节,宾丹、爪哇等国遣使来贡”。
在北宋燕山府城内(今北京城西南隅)。《续资治通鉴》:南宋建炎元年(1127),宋徽宗“次燕山府,馆于延寿寺”。即此。在北宋燕山府城内(今北京城西南隅)。金天会五年(1127年)劫宋徽宗至燕山府,“馆于
战国秦筑,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泾水南岸余家堡东。《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三年 (前207),“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 ‘泾水为崇’。二世乃斋于望夷之宫,欲祠泾,沈四白
北宋置,属栎阳县。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粟邑庙。
即今河北博野县西北十五里北杨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博野县图:西北有北阳村。
即今云南瑞丽市东十里姐勒乡。清初为勐卯安抚司治。傣语 “姐” 为城,“勒” 为上方,意即城在上方。因在勐卯城上方而得名。集镇名。在云南省瑞丽市东南部、瑞丽江北侧。姐勒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70。傣语“
明置,属巴县。在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此置江北厅。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西南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悲场,人口920。因处长江以北得名。1950年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八十里沅江中。《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沅江”条下:北斗滩“怪石凡七,隐立若斗杓也”。
亦作林榆山、临余山。又名马坡头。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寰宇记》 卷70卢龙县: “临余山本名临渝山,音讹为余。有关。” 《明一统志》 卷5永平府: 临渝山 “在抚宁县境。峰峦崛起,高千余仞,下临渝
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方舆胜览》 卷56石泉军: 元丰年间 “石泉夷人犯边,朝廷命孙羲叟帅蜀,召公 (指张上行) 问计,公曰: ‘……今石泉三十里威蕃亭,地名栅底,即唐之威蕃栅,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