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寨
①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五里。山势高峻。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左接池荷,右临乌巢,为苗寨最雄峙之地”。
②在今湖南新宁县西二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③在今贵州黎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新寨 “在 (八舟) 司北”。
集镇名。在云南省镇康县西部。勐堆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240。1958年始有人居住,村子较新,故名。产玉米、稻、甘蔗、茶叶、油菜籽等。有制糖、酿酒、复合肥等厂及电站。有集市。羊镇公路经此。
①在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五里。山势高峻。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左接池荷,右临乌巢,为苗寨最雄峙之地”。
②在今湖南新宁县西二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③在今贵州黎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新寨 “在 (八舟) 司北”。
集镇名。在云南省镇康县西部。勐堆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240。1958年始有人居住,村子较新,故名。产玉米、稻、甘蔗、茶叶、油菜籽等。有制糖、酿酒、复合肥等厂及电站。有集市。羊镇公路经此。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连道县置,属宁浦郡。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南朝梁、陈时废。②西晋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后废。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兴势县复置,属洋州。治所即今洋县。天宝十
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09思恩县:白面山寨“在县治西。《志》云:县治旧在清潭,宣德中徙于白面山寨,天顺中又移今治。寨盖邑民保聚处也,北去清潭不过百武”。
①明嘉靖中置,属绥宁县。即今湖南绥宁县南三十九里黄桑坪苗族乡。②即今广东始兴县西江口。明隆庆六年(1572)黄塘驿迁此。明初置,在今广东省始兴县西江口。
即亦思宽。又名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明一统志·亦力把里》:热海“周数百里。夷呼亦息渴儿”。即“热海”。
①秦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四里汉水之北。东汉为西城郡治。三国魏黄初二年(221)为魏兴郡治。晋属魏兴郡。北魏移治汉水之南,即今安康市。北周天和四年(569)废。隋义宁二年(618)复改金
亦作承风戍。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千户庄一带。宋 《册府元龟》 卷999: “武德八年,吐谷浑款承风戍各请互市,并许之。” 唐道宣 《释迦方志》 遗迹篇4: “且大唐往年使者则有三道……其东道者,从河州西北
即今山西定襄县东史家岗乡。同蒲铁路忻窑支线旧有支线通此。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横山砦。治所即今广西平果县西北果化镇。元属田州路。明初属田州府,弘治十八年 (1505) 改属南宁府。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1915年废。北宋仁宗时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西北果
在今广东封开县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三了径在“县(今封川镇)北二十里续岭下。相近又有埇彪径”。
①亦作峨嵋山。在今安徽和县城内。《方舆纪要》 卷29和州: 蛾眉山 “在州治西北。城跨山脊”。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蛾眉山 “在县西四十里。山高二百余丈,周七十里,唐天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