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城郡

新城郡

①战国楚怀王时 (前328—前299) 置,治所在新城 (今河南伊川县西南)。《战国策·楚策一》: 城浑 “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一带。

②三国魏黄初元年 (220) 改房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房陵县 (今湖北房县)。辖境相当今湖北房县、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北部地。南朝宋属梁州。南齐改为南新城郡。梁复为新城郡,后为岐州治。西魏改为光迁国。

③南朝宋分广汉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北五城县(今四川三台县)。南齐废。隋大业三年 (607) 改梓州复置,治所在郪县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盐亭三县及中江县东南地。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梓州。

④南朝梁置,属南朔州。治所在新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东南)。隋开皇初废。

⑤东魏天平中置,属北荆州。治所在孔城 (今河南伊川县西南高山乡张村)。武定五年 (547) 徙治北荆州城 (即新城县,在今伊川县西南)。北齐天统五年 (569) 还治孔城。隋开皇初废。


(1)本为韩地,后入楚,怀王时(前328—前299)置为郡。以地名新城为名。辖境有今河南省伊川县一带。《战国策·楚策一》:城浑“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2)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合房陵、上庸等郡置,治房陵县(今湖北房县)。属荆州。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房县、保康、南漳、竹溪、竹山等县地。其后分西部置上庸郡,辖境缩小。南朝齐改为南新城郡。梁复为新城郡。属岐州。北周改为光迁郡。(3)隋大业初改梓州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


猜你喜欢

  • 隋安县

    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西北。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武德四年(621) 复属藤州。贞观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北,属藤州。唐贞观

  • 梁化墟

    即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梁化镇。清雍正十一年 (1733) 移内外管巡司治此。即今广东省惠东县西北梁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内外管巡检司于此。

  • 丰乐铺

    明置,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丰乐镇。

  • 热振寺

    又作热正寺。北宋嘉祐二年 (1057) 建。在今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东北热振藏布北岸。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寺。

  • 循江

    即今广东龙江、东江。《元和志》 卷34兴宁县: 循江 “西自河源县界流入,西去县五十里”。即今广东省东江。

  • 绿野堂

    唐裴度别墅。在今河南洛阳市南豆腐店。《旧唐书·裴度传》: 大和八年 (834),为东都留守,安家于集散里。“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唐裴度所居。

  • 鸿台 (臺) 冈

    在今河南尉氏县洧川镇西。《战国策·韩策一》: 张仪说韩王曰: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已。” 《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鸿台冈 “在洧

  • 林东县

    1932年改林东设治局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伪满时属兴安西省。1934年改为巴林左旗。旧县名。1932年由林东设治局升县,治贝子庙(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1933年撤销,并

  • 灵平砦

    旧好水砦。北宋绍圣四年(1097)赐名,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杨郎乡西北王浩堡古城。大观二年(1108)属怀德军,金属镇戎州。元废。

  • 白杨陂

    又名白羊陂。在今河南��县东。《魏书·地形志》:阳夏郡雍丘县有“白杨陂”。《水经·睢水注》 作“白羊陂”。